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耆老的意思、耆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耆老的解释

[aged person]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详细解释

(1).老年人。《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汉书·朱博传》:“门下掾 赣遂 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拜起舒迟。” 唐 王翰 《饮马长城窟行》:“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 秦王 筑城卒。”《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 无量 ﹞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

(2).年老。《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髮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 宋 叶适 《宋杜君墓志铭》:“如君之安于一丘,而能自信独乐,耆老不倦,以尽其死,是可贤也。”

(3).老成人。《礼记·檀弓上》:“ 鲁哀公 誄 孔子 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 陈澔 集说:“言天不留此老成,而无有佐我之位者。”

(4).特指致仕卿大夫。《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 郑玄 注:“耆老,乡中致仕之卿大夫也。”

(5).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水浒传》第九四回:“两县耆老率领百姓,牵羊担酒,献纳城池。”《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那 诸城 的百姓……听见新官到任,而且为着这件事来的,内中就推出几箇耆老来见新官。”

(6).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其所议论,谓之夷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耆老”是汉语中表示年长且有德行之人的专称。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耆”指六十岁以上老人,《礼记·曲礼》有“六十曰耆”的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其中“耆老”指代需要特别关爱的老年群体。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耆”在甲骨文中作“”,象老人倚杖之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耆,老也,从老省,旨声。”现代汉字规范后写作“耆”,与“老”组合成并列式复合词,强调年龄与资历的双重属性。

在古代礼制中,“耆老”特指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长者,如《周礼·地官》载“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体现对耆老的社会礼遇。现代《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词义重心从单纯年龄特征转向道德威望的强调。

网络扩展解释

“耆老”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í lǎo(注意不读作“shì lǎo”),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2.词源与历史背景

3.社会职能与象征意义

4.相关延伸

5.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乡约制度或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大明律》《教民榜》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傲性翺翥白鷰弊方勃海不坏身采拮操意池鱼之殃存亡继绝箪食瓢饮督催高谈雄辩更虑阁手共栖关牐画馆黄蛇焦烂解殆结跏吉蠲机虑金汞卷掳阔礼苓龟令酒罗音眇默迷楼愍悴欧书全挂子确商桑苎三酒三门四户三檐伞盖省钞十二辰属十年生聚释网双百方针耸人听闻算计儿岁不我与推列荼蘼图式途术往宁危败诬搆污墁无择相识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