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牵文的意思、牵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牵文的解释

谓拘泥于字面。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在知道者默而识之,非可以言语穷也。若只牵文泥句,比较倣像,则所谓心从法华转,非是转法华矣。”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然后知正心工夫之在言外,而不牵文害义,以虚明无物为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牵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ān wén,其核心含义是“拘泥于字面”,即对文字或语句的表面含义过分执着,缺乏灵活理解或深层思考。以下是详细解释及补充信息: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牵文”指在理解或应用文字时过于刻板,局限于字面意思,忽略语境或内涵。例如,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提到“若只牵文泥句”,批评这种机械化的解读方式()。

  2. 文献出处

    • 明代王守仁《传习录》:“若只牵文泥句,比较倣像,则所谓心从法华转,非是转法华矣。”
    • 清代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不牵文害义,以虚明无物为证。”
      这些用例均强调脱离文字束缚的重要性()。

二、应用场景

  1. 学术批评
    常用于批评对经典文献的教条化解读,如宋代谢枋得评注中反对“牵文害义”的倾向()。

  2. 文学创作
    古代诗词中也有使用,如宋代李覯诗句“君道乾刚岂易柔,谬牵文义致优游”,暗喻因拘泥文字而失去本意()。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词汇 释义
近义词 拘泥文字 死扣字句,不知变通
反义词 融会贯通 灵活理解,把握本质

四、延伸思考

“牵文”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以载道”的辩证态度:既要重视文字,又需超越形式,追求深层意蕴()。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诗词用例,可参考汉典、查诗文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牵文

牵文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词,意思是掌握文章主旨,细致入微,抓住要点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牵文的部首是牛,共有9画。

来源

牵文源于《论语·卫灵公》:“牛牵,或摄于宾孙之中,或被于车数乘,其于萧何何也”。这里的“牵”意为牵引,引导之义,引申为掌握、把握;“文”意为文章、文辞之义。综合起来,牵文即掌握文章主旨、抓住要点的能力。

繁体

牽文(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写作“牵文”时,有时还采用牵牛(部首)或者牽牛耳(部首+部首)的形式来写。

例句

1. 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才能培养出牵文的能力。
2. 他的写作水平很高,牵文能力非常出色。

组词

组词:牵导、文思、文笔、文化、掌握、要点。

近义词

近义词:把握、驾驭、掌控、理解、了解。

反义词

反义词:放纵、松懈、松散、漫无目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