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鄏的意思、郏鄏的详细解释
郏鄏的解释
周 朝东都。故地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 杨伯峻 注:“ 郟鄏 即 桓 七年《传》之 郟 , 周 之 王城 , 汉 之 河南 ,在今 洛阳市 。《楚世家》索隐云:按《周书》, 郟 , 雒 北山名,音甲。鄏谓田厚鄏,故以名焉。” 明 陈子龙 《送张玉笥中丞擢河道少司空随召陛见》诗:“ 周 室保釐分 郟鄏 , 汉 家底绩念 宣房 。” 清 魏源 《观往吟》之五:“祈天承命 郟鄏 鼎, 子胥 范增 见何隘!”
词语分解
- 郏的解释 郏 (郟) á 〔郏县〕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郟)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 鄏的解释 鄏 ǔ 〔郏( ?)鄏〕古山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郏鄏”是中国古代地名,现指河南洛阳一带,具体释义如下:
-
地理位置
郏鄏是周朝王城的所在地,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周成王时,周公营建洛邑作为东都,其核心区域即被称为“郏鄏”。《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成王定鼎于郏鄏”,说明这里是周王朝的重要政治中心。
-
词源与含义
- “郏”指北邙山(又名郏山),是洛阳北部的天然屏障。
- “鄏”为古邑名,特指周王城所在的平原地带。两字合称,既指地理特征(山南水北),也象征王朝的稳固。
-
历史地位
郏鄏作为周代都城,是礼乐制度的核心区域,后世常以“郏鄏”代指洛阳或中原王朝的统治根基。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后梁宣明二帝碑》中曾用“郏鄏”隐喻国家正统。
由于该词属古汉语专名,现代使用较少,建议结合《史记》《汉书》等典籍进一步考据。若需更深入的历史细节,可查阅《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或《水经注》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郏鄏的意思和拆分部首
郏鄏(jiá zūn)是一个古汉语词语,意为“巢穴”或“居所”。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中“郏”作为首部,表示“鸟的巢穴”或“鸟巢”,而“鄏”作为尾部,原义为“居所”或“住宅”。
郏鄏的笔画
根据郏鄏的拆分部首的笔画,郏的部首为邑(8画),鄏的部首为阝(8画)。因此,郏鄏的总笔画为16画。
郏鄏的来源
郏鄏最早出现在《尔雅·释鸟》一书中,意为鸟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郏鄏泛指为住所或居所。在古代,鸟巢通常被比喻为人们的住宅,因为鸟巢提供了安全和温暖的居所,人们也希望自己的居所能够有同样的特点。
郏鄏的繁体
郏鄏的繁体字为「郟鄖」。在繁体字中,郏的部首鄉变为了角,而鄏的部首也变为了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郏鄏的基本形状保持一致。根据古代的《说文解字》,郏的形状如下:鸟在巢上面,下面有辅助的横线。鄏的形状如下:上面是“宀”,下面是“君”的声符旁。这些形状和部首的含义都反映了鸟巢作为居所的特点。
郏鄏的例句
- 经过长时间的磋商,他们终于为这个演出找到了一个理想的郏鄏。
- 新婚的夫妇正在迫切地寻找一个温馨又舒适的郏鄏。
郏鄏的组词
- 郑郏鄏:指中国古代争权夺利的故事中的人物,包括郑国公子无恤、郏国太子阳生和鄏国太子翕侯。
- 鄏鄏:指巢穴中的鸟巢。
郏鄏的近义词
- 居所
- 住宅
- 家园
郏鄏的反义词
- 游荡
- 流浪
- 外出
别人正在浏览...
半弓邦守北堂鼻凹糖丙向搏揜不革部帑才貌两全超形謿讛乘方侈服楚组打假得所叠韵诗肥腯辐聚浮轻符实高斋公论供职擐饼宦橐回跌魂府静治炯烛技系狼头撩逗脉口马角麽陋庙主弭散泥掌皮币裒沓陗束气和青墪棨信全保戎王使者靸霅山原十钱主簿瞬瞚殊形诡状死志停潴通波投晓惟有鰕帘小谪胁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