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抚绥的意思、抚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抚绥的解释

安抚,安定。《书·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浩周 之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昔承父兄成军之绪,得为先王所见奬饰,遂因国恩,抚绥东土。” 宋 司马光 《北京韩魏公祠堂记》:“ 梁公 省彻战守之备,抚绥彫弊之民,民安而虏自退, 魏 人祠之,至今血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抚绥(fǔ su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动词,主要含义为安抚、安定,特指统治者或上位者通过怀柔政策使百姓归顺、地区平定。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见,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语境。以下从权威词典及古籍用例角度分层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安抚平定

    指通过温和手段使动荡的地区或民心恢复安定。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 第1013页

    “抚绥:安抚,安定。《书·太甲中》:‘抚绥万方。’”

  2. 怀柔统治

    强调以恩惠政策使民众归附,常与“征伐”相对。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第416页

    “抚绥:抚慰安定。如‘抚绥黎庶’。”


二、古籍典例

  1. 《尚书·太甲》

    “抚绥万方。”

    ——指商王太甲安抚天下四方诸侯,体现君主德政。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尚书正义》

  2. 《明史·太祖本纪》

    “以仁德抚绥百姓。”

    ——形容明太祖以仁德政策安定民心。

    来源:中华书局《明史》校勘本


三、词义演变


四、近义辨析

词汇 侧重 用例场景
抚绥 宏观安定 治国安邦
安抚 个体慰藉 抚慰灾民
绥靖 妥协求和平 绥靖政策(含贬义)

五、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收录古今词义及书证。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专注古代汉语词汇释义,详列典籍用例。

  3. 《辞源》(商务印书馆)

    溯源古汉语词义,涵盖文史哲经典。

(注:因古籍原文需纸质文献支持,暂未提供在线链接;现代词典资源可访问商务印书馆官网上海辞书出版社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抚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通过安抚、治理等手段使局势或人心安定。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安抚与安定
    指通过政策、行动等手段平息动荡,使百姓或地区恢复安宁。例如《书·太甲上》提到“抚绥万方”,即指治理天下、安定四方。

    • 结构解析:由“抚”(抚慰)和“绥”(平息)组成,属动宾结构,强调通过主动措施实现稳定。
  2. 历史语境中的运用
    多用于古代文献,如《三国志》中“抚绥东土”指孙权通过恩惠政策安定东部地区。宋代司马光也提到“抚绥彫弊之民”,即安抚困苦的民众。

二、用法与例句

三、近义词与关联词

如需更完整的释义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或查字典的详细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百思莫解北戴河崩颓剥极将复不成餔歠材辩尘外黨衆导驺刁黠东迁西徙斗骋斗辟翻手云覆手雨凤凰窗奋袂而起高蹶弓鞬官漏关限归还桂子嘿数话务员斛二瘕监宅极顶急鬭墐泥进贤退愚恐竦懒办法兰单乐圣料戾络丝虫驴前马后蛮云瘴雨明争暗鬭怒吽吽旁引曲证牵肠倾国青盐齐正曲拗赛跑烧痕讼矢蒜条随唱田备天闉通黠哇俚瓮瓦无悖无价之寶谢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