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阖闾城的意思、阖闾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阖闾城的解释

亦作“ 闔庐城 ”。 苏州 的别称。《史记·吴太伯世家》“ 吴太伯 ” 唐 张守节 正义:“ 吴 ,国号也。 太伯 居 梅里 ,在 常州 无锡县 东南六十里……至二十一代孙 光 ,使 子胥 筑 闔閭城 都之,今 苏州 也。” 唐 李嘉祐 《赠别严士元》诗:“春风倚棹 闔閭城 ,水国春寒阴復晴。” 明 唐寅 《春日城西》诗:“衣试新裁袜试穿, 闔閭城 外暮春天。” 清 钱谦益 《夜泊浒墅关却寄董太仆崇相》诗之二:“ 闔庐城 下雨萧萧,有客方舟共策 辽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阖闾城,作为汉语专有名词,特指春秋时期吴国君主阖闾所建或所居的都城。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阖闾”本为吴王名(?—前496年),姓姬名光,“闾”有里门、聚居地之意。“阖闾城”即指以吴王阖闾命名的都城。据《越绝书·卷二》记载:“阖闾之时,大霸……筑吴城。”其狭义指阖闾迁都后新建的王城(今江苏无锡、常州交界处考古遗址),广义可代指吴国统治中心。

二、历史地理内涵

该城是春秋晚期吴国政治军事中枢。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子胥乃使相土尝水……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其选址兼具水系防御与扩张战略。考古发现印证其由子城(宫殿区)、郭城(居民区)构成双重城垣结构,符合《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的都城规制,反映了先秦城市营建思想。

三、文化符号意义

阖闾城承载吴文化精神象征。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称阖闾“任贤使能,施恩行惠”,其城成为吴国争霸的物化标志。后世文学常以“阖闾城”借指吴地,如唐代刘禹锡《题报恩寺》中“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即暗喻城池兴衰。现代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列入),其遗址实证了长江下游青铜文明发展水平。

权威参考依据:

  1. 东汉袁康《越绝书·吴地传》对城址的原始记载
  2.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详述筑城过程
  3. 考古报告《无锡阖闾城遗址考古成果》(《考古》2014年第8期)
  4.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阖闾城遗址”条目
  5.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文物政发〔2008〕22号)

网络扩展解释

“阖闾城”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重要都城遗址,其含义和背景需结合历史与地理信息综合解读:

1.地理位置与性质

阖闾城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与常州市交界处(胡埭乡湖山村和雪堰桥乡),现存遗址为东西向,长约1300米,宽约800米,城墙基宽约20米,残高1-2米。考古研究表明,它最初是吴王阖闾命伍子胥修筑的军事城堡,用于防御越国。

2.历史背景

3.建筑与功能

阖闾城由外廓、大城和小城组成,分为东、西两城,与《越绝书》“城中有小城”的记载吻合。遗址内发现宫殿基址、兵器作坊等遗迹,印证其兼具政治与军事功能。

4.文化价值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城市规划和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实证。

小结

“阖闾城”狭义指无锡-常州交界处的春秋城址,广义在历史文献中偶代指苏州。建议结合实地遗址(如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和权威史籍进一步探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安乐椅背剪北徼鞭节臕健不相违背捕掩不亦乐乎簿责曹娥碑长徒成风尽垩齿德楚咻地洞翻觔斗封面烽堡伏祭富平侯工房骨榦鬼话连篇鼓厉锅贴奸贪恪敏马吏门墩明矑迷悟末本拿解骑壒千兵迁臣逐客岂顾青骡穷头确凿入国问禁声裁失喜石穴诗佣双元音私币驷车琐材宿障汤点投果托乘唯唯稳熟梧檟无麪馎饦霞错详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