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轮藏的意思、轮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轮藏的解释

能旋转的藏置佛经的书架。设机轮,可旋转,故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又作轮藏,殊极么么。”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乃就山中建大层龕,一柱八面,实以诸经,运行不碍,谓之轮藏。”《西游记》第九一回:“丹霞縹緲浮屠挺,碧树阴森轮藏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轮藏,作为汉语词汇,专指佛教寺院中一种特殊形制的藏书设施,兼具宗教功能与文化象征意义。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方面阐释:

一、 基本形制与结构 指寺院中收藏佛教经典(大藏经)的旋转书架或书橱。其典型构造为一座八角形的立体框架,中心设轴,可绕轴转动,经书分层置于框架的格屉之中。因其能够旋转的特性,故称“轮藏”。这种设计既节省空间,又便于信徒查阅经卷。来源:《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对“轮藏”的形制描述;《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的“轮藏”词条释义。

二、 核心宗教功能与意义

  1. 方便诵经与积累功德: 轮藏的核心宗教意义在于,信徒推动轮藏旋转一周,即被认为等同于诵读了一遍其中所藏的全部佛经,可获得相应的功德。这为文化水平有限或时间不足的信众提供了一种便捷的修行方式。来源:佛教典籍《释门正统》(宋代宗鉴著)卷三“塔庙志”中关于轮藏功德的记载;《中国佛教文化辞典》(宗教文化出版社)对轮藏宗教功能的解释。
  2. 象征法轮常转: “轮”在佛教中常喻指“法轮”,即佛陀的教法。轮藏可以旋转的特性,象征着佛法如车轮般转动不息,辗破众生烦恼,佛法永驻世间。来源:佛教象征学研究中普遍认可的解读,参考《佛教器物图解》(李翎著)中关于法轮及轮藏的象征意义分析。

三、 历史起源与文化价值 相传轮藏由南朝梁代的傅大士(傅翕)首创,旨在方便信众,尤其是为不识字者广开修行之门。自宋代以后,轮藏在汉传佛教寺院,特别是禅宗寺院中逐渐普及,成为寺院建筑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著名的古代轮藏实例包括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内的宋代轮藏、北京智化寺明代轮藏等,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与宗教研究价值。来源:《中国佛教建筑史》(孙大章著)中关于轮藏起源与发展的论述;国家图书馆藏古籍文献中关于傅大士创制轮藏的记载;敦煌研究院相关研究报告中涉及的轮藏图像与文献证据。

四、 现代遗存与研究 轮藏作为中国古代木作、宗教艺术和藏书技术的独特结合体,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存的古代轮藏实物及图像资料(如《营造法式》中的相关记载、寺院壁画中的描绘),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佛教艺术史、书籍史及社会文化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关于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研究报告;《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关于宋《营造法式》与轮藏构造的关联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轮藏图像的考古学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轮藏”是佛教文化中的特殊装置,其含义和功能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1.基本定义

指一种可旋转的藏经书架,中心设有机轴结构,能够通过人力推动旋转。该词由“轮”(象征法轮转动)和“藏”(指佛经储藏)组合而成。

2.历史起源

由南朝梁代居士傅大士(497-569年)首创,最初用于存放佛经。傅大士认为,推动轮藏一周等同于诵读全部藏经一遍,旨在让不识字的信众也能积累功德。

3.功能与象征

4.历史发展与传播

5.结构与用途

通常为八面柱形,内部存放经卷或佛像,置于寺院藏经殿内。其旋转机制既具实用性(方便取阅经书),又具仪式性(宗教修行的一部分)。

补充说明:

“轮藏”一词在古籍中多次出现,如《鸡肋编》《西游记》等,印证其在佛教文化中的深远影响。如需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一》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彪发标遇冰天雪窖弊帷残书鹑雀大保打法等到斗志昂扬独乡蛾眉曼睩藩伯反惑翻雪肥田封行狗态固常还真盒匳皇商滑头互不侵犯条约互结脚踏着脑杓子静退九日郡伯君子竹鞠戚狂吼款顺库莫奚连光理文马饭漫游生物明干襁緥敲锣打鼓清平官青衣乌帽轻战琼屑骑师棬枢攘袪蜃台狮子花霜法霜营水牢松涛瘫废跳天灯文运骛神相如台闲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