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郊野草泽之地。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凤皇在列树,騏驎在郊藪,羣生庶物,莫不被泽。”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 列子 终於 郑 ,今墓在郊藪。” 明 刘基 《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之二:“凤凰麒麟在郊藪,川后岳灵俱效职。” 周咏 《杂诗》:“荆棘满中原,麟凤絶郊藪。”
“郊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郊野草泽之地,即城市外围的荒野或水草丛生的区域。例如:
在特定语境中,可比喻品行低劣或道德败坏的人。这一用法强调人与环境的反差,如“郊薮之人”暗指其行为与文明教化之地格格不入。
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用例,可参考《盐铁论》《云溪友议》等古籍原文。
《郊薮》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郊外的草薮。它由两部分组成,左边的部分是“郊”字,右边的部分是“薮”字。
“郊”字的部首是“邑”,它包含了7个笔画;“薮”字的部首是“艸”,它包含了14个笔画。
《郊薮》的繁体字为「郊藪」。
在古代,「郊薮」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基本结构和意思并没有改变。
1. 城市的郊区有许多郊薮,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2. 年轻人喜欢到城市边的郊薮中徒步旅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1. 郊野:指城市周围的乡村和田野。
2. 藏薮:指隐藏在深山或荒地中的地方。
草原、草地、林地。
城市、市中心、建筑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