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尔雅·释鸟》:“雉之暮子爲鷚”。 邢昺 疏:“鷚,是雉晚生之子名也”。后称老年所生之儿为“暮子”。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 王仲薿 ,字 豐父 , 岐公 暮子,有風采,善詞翰,四六尤工。”
暮子
拼音:mù zǐ
释义:指年老时所生的子女。
字义溯源:
组合为“暮子”,特指父母年老时生育的孩子。
文化背景:
古代医疗条件有限,高龄生育较为罕见,故“暮子”一词隐含“老来得子”的珍视之意,亦暗含对父母年迈仍育儿的感慨。
同源词汇: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7卷,第108页:
“暮子:年老时所生之子女。”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 978-7-5432-3210-7。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暮,喻年老;暮子即老来所得之子。”
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链接),具体见于“汉语辞书数据库”。
古文:
《聊斋志异·聂小倩》:“宁以暮子,弱冠而孤。”
(注:此处“暮子”指宁采臣为父亲年老时所生。)
现代语境:
“张家夫妇年近五十喜得暮子,邻里皆称奇。”
参考资料
“暮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来源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详细解释:
词源与基本定义
该词最早出自《尔雅·释鸟》中的记载:“雉之暮子为鷚”,指雉(野鸡)在晚年生下的幼鸟,称为“鷚”。后引申为人类老年所生的孩子,即“暮子”。
引申含义
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父母年老时生育的子女,例如宋代王明清在《挥麈馀话》中提到“王仲薿,字丰父,岐公暮子”,意为王仲薿是父亲晚年所生的儿子。
字义拆分
现代用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或文学作品中。部分人可能将其用于姓名,寓意“晚年所得”或“珍贵的孩子”。
相关扩展
类似表达还有“老来子”“晚生子”等,均强调父母高龄生育的背景。需注意,古代社会对“暮子”可能存在特殊情感,既有“得之不易”的珍视,也可能隐含对生育年龄的隐忧。
以上信息综合了《尔雅》经典注解、宋代实例及现代语言演变,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证,来源中的原文。
唉唉八角莲办公桌闭歇不了常均承包商抽烟吹灯拔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着不着钿雀断嶂多半咄咄多样耳识饿死事大放物封疆大吏奋勇当先歌味咯支支衮服何所会章精妙经学进贤屏恶酒胾练舁鍊字丽川理构礼将邻区龙标笼坊路银旅獒曼长门士鸣跸目注心凝逆竪弄玄虚圣节舍拚十二相属撕开死友索琅琅屠市挖耳当招挽世武打巫术武谊斆学相长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