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情自饰的意思、矫情自饰的详细解释
矫情自饰的解释
矫情:掩饰真情。掩饰真情,粉饰自己。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示例】:
《魏书·道武七王列传》:“初,义之专政,矫情自饰,劳谦待士,时事得失,颇以关怀。”
词语分解
- 矫情的解释 ∶掩饰真情王允矫情曲意,每相承附。;;《后汉书;王允传》 ∶故意违反常情详细解释.掩饰真情。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復不如正心而归一善。”《宋书·武帝纪上》:“今方是 玄
- 自饰的解释 文饰或掩盖自己。《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文帝 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説,故遂定为嗣。
专业解析
“矫情自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指故意克制或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塑造或维持某种外在形象或姿态。它通常带有贬义色彩,形容人行为做作、不自然,为了某种目的(如博取名声、逃避责任、掩饰过失等)而违背本心,强装出与内心不符的样子。
以下从词典释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
- 矫情: 本意指故意违反常情,以示与众不同或清高。引申为掩饰真情、做作、强词夺理。在现代汉语中,“矫情”一词更常用于形容人过分做作、扭捏,或无理取闹。根据《汉语大词典》,“矫情”有“掩饰真情”和“故意违反常情”两个主要义项 。
- 自饰: 指自我粉饰、自我修饰、自我伪装。
- 整体含义: 将“矫情”与“自饰”结合,“矫情自饰”即指通过克制、掩饰甚至扭曲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本性,来伪装自己、美化自己或推卸责任。它强调的是一种刻意为之、不真诚的自我表现。
-
出处与典故:
- 该成语最早见于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在记载曹操之子曹植的相关事件时,原文写道:“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 这里的背景是: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魏文帝)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曹丕工于心计,善于使用权术,他通过“矫情自饰”——即刻意压抑自己的真实性情,伪装出符合父亲期望和礼法规矩的样子(例如在父亲面前表现得非常恭顺、简朴),并笼络曹操身边的近臣和宫人为他说好话,最终成功被立为继承人,取代了原本更受曹操喜爱的曹植。
-
用法与语境:
- 贬义用法: 该成语主要用于批评或描述某人不够真诚坦率,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如获取利益、维护形象、逃避惩罚)而故意隐藏真实想法,做出虚伪的言行。例如:“他犯了错却百般辩解,矫情自饰,毫无悔意。”
- 描述特定行为: 可以指一种具体的、有目的性的伪装行为,如上述曹丕的例子。也可以指一种习惯性的、性格上的做作。
- 与现代“矫情”的区别: 现代口语中单独使用的“矫情”有时仅指过分讲究、挑剔或无理取闹,其贬义程度和“掩饰真情”的核心含义可能不如“矫情自饰”这个完整成语来得强烈和明确。“矫情自饰”更侧重于“自我伪装”这一主动行为。
“矫情自饰”是一个源自《三国志》的成语,意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故意克制、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本性,进行自我伪装或粉饰。它揭示了行为背后的不真诚和功利性,常用于批评虚伪、做作的行为或性格。其核心在于“掩饰真情”(矫情)以达到“自我美化/开脱”(自饰)的目的。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对“矫情”的释义。 (可参考权威在线词典如 汉典 zdic.net 或 国学大师 guoxuedashi.com 等收录的《汉语大词典》内容,但请注意链接稳定性,此处仅标注来源名称)
-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原文记载。 (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或权威古籍数据库如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等,但请注意链接稳定性,此处仅标注来源名称)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对“矫情”的现代常用义项的解释可作为理解该成语中“矫情”部分的补充。 (可参考商务印书馆版本或授权在线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成语“矫情自饰”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释义:指掩饰真实情感,刻意粉饰自己。其中“矫情”意为隐藏或扭曲真情,“自饰”即自我修饰或伪装。
- 读音:jiǎo qíng zì shì(注意“矫”不读作jiáo)。
- 繁体:矯情自飾。
二、出处与典故
- 原始出处: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描述魏文帝曹丕用权术伪装自己,赢得宫人支持而被立为嗣君。
- 其他文献:北朝《魏书·道武七王列传》中记载元义专政时“矫情自饰”,表面上礼贤下士,实则掩盖真实意图。
三、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处事中刻意伪装的行为。
- 示例:
- 他虽身居高位,却惯于矫情自饰,难辨真心。
- 古代权臣常通过矫情自饰巩固地位,如曹丕、元义等。
四、相关扩展
- 近义行为:类似“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但更强调对真实情感的掩饰。
- 反义对比:与“真情流露”“坦率自然”相反。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三国志》《魏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狗子百家谱蚕麻超鞚朝珠臿筑丑类恶物传嘴辞头麤近淡生涯滴羞都苏豆酒对御二二忽忽福寿齐天福堂改操该涉更且过板洪杀嘑尔会归回说贾客浇风薄俗交络结了鸟脊索口授倈子醪酒篱笆利害马翁矊眇名不虚立慕容佞险潘郎毗戏寝遏柔愞乳牙扫弃善果善价室族拴束説分上随俗沉浮太歳头上动土陶情枉陷韦袴伍浓香水溪啸乱嚣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