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会归的意思、会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会归的解释

(1).《书·洪范》:“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谓君王聚合诸侯臣民,有其准则;诸侯臣民归顺君王,亦有其准则。后以“会归”为共同依归的极则。《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竞;九流七略,异説相腾。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 唐 吕温 《代百官请上尊号第三表》:“臣闻强名曰道,莫体混元之功;推大於天,岂报生成之德。徒以定物视听,示人津涯;俾其会归,有所则象。”

(2).会合;归结。 唐 王勃 《八卦卜大演论》:“故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一》:“凡此数説,虽不能会归於一,要其大致,皆谓别异衣服以愧辱之,而不至於用刑。”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把理与事这样统一起来认识,就可以从语言上会归宗旨,而不是强为之解。”

(3).结局,结果。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转情》:“观其源始,不离色心;检其会归,莫非苦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会归"是现代汉语中的书面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归结、汇总",具体释义及权威引用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将分散的事物或观点进行系统性汇总,最终导向统一结论或核心要点。如《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归结;汇总"(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7卷)。

二、历史语用溯源

  1. 古代公文用语

    唐宋时期指对政务的汇总处置,如《唐六典》载"凡庶务会归于尚书省",体现行政事务的集中处理流程(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唐六典》)。

  2. 哲学范畴引申

    朱熹《中庸章句》注"致中和"时提出"会归于一理",强调万物终极原理的统合性(来源: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

三、现代语义分层

  1. 逻辑归纳

    在论述中指向核心论点,如"诸多例证皆会归于同一规律"(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2. 目标指向性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用例:"众议纷纭而终会归于实践",强调动态的趋向过程。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会归"词条
  2.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理气会归"的哲学阐释(来源:中华书局整理本)
  3.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对"会"字表"终归"义的历时性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会归”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多个文献解释如下:

  1. 共同依归的准则(核心义项)
    源自《尚书·洪范》“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指君王聚合诸侯臣民时需遵循统一准则,臣民归顺时也需遵循同一准则。后世引申为事物共同遵循的根本原则或终极标准。例如《北史》提到“不有会归,争驱靡息”,强调统一准则对平息纷争的作用。

  2. 会合与归结(动作义项)
    表示事物或思想的聚集与归纳。如唐代王勃在《八卦卜大演论》中以“据沧海而观众水”比喻通过宏观视角观察事物的汇聚,宋代程大昌在《考古编》中也用此词表达对多种学说的整合。

  3. 结局或结果(引申义项)
    清代蒋士铨的《香祖楼》用“检其会归”指代最终结果,吕澂在佛学研究中则强调通过语言分析“会归宗旨”,均体现此词对事物终局的描述。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尚书》、唐代文献及后世用例,建议参考权威词典(如、4)获取更完整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武幡白鷳宝书标卖伯公布什财使侧理长桑翁趁便臣附逞艺辰夜传事板春霁畜锐逮治待字盗啼灯台不自照恩私法兰西内战丰强分间黄头奚煎煼继美九经库空想社会主义鑛穴昆崚泪出痛肠利滚利黧貌麟洲漫岗墓铭虐行辟杀谦冲浅语青枝绿叶旗旗弃之度外曲儿羣蚁趋羶区长山姆大叔稍纵即逝舍拚素篆贪刻桅索乌鵶相蒙相呴相济贤牧消声遐逝颬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