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寑遏”。搁置;阻止。《后汉书·种暠传》:“时所遣八使光禄大夫 杜乔 、 周举 等,多所纠奏,而大将军 梁冀 及诸宦官互为请救,事皆被寑遏。”《资治通鉴·汉顺帝汉安元年》:“八使所劾奏,多 梁冀 及宦官亲党;互为请救,事皆寝遏。” 胡三省 注:“寝者,已御其奏,寝而不行。遏者,其奏未达,遏而不上。”
“寝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对事务的搁置或阻止,通常用于描述官方文书、奏章等因人为干预未能正常处理。根据和,该词由“寝”(搁置)与“遏”(拦截)两个动作构成。
2. 字词拆分
3. 历史用例 《后汉书·种暠传》记载东汉时期,大将军梁冀与宦官通过“互为请救”导致弹劾奏章被寝遏;《资治通鉴》汉安元年条也记载了类似事件,印证该词多用于政治权力干预场景。
4. 使用特点 属于被动性动词,常与“被”“皆”等表被动、范围的词连用(如“事皆被寑遏”),突显外力干预导致的结果。
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此词,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领域。
寝遏是一个由"寝"和"遏"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语。
寝遏的意思是在睡眠中被轻轻地抑制,遏制或控制。它通常形容一种被某种力量所压制或限制的状态。
寝:寸部+ 果(古同果字)部 笔画:13
遏:辶部 + 厄(古同厄字)部 笔画:13
寝遏的来源比较复杂,最早见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一书中。该词意义的形成和引申主要是由于"寝"和"遏"本身的意义相互结合而来。
寝遏的繁体字为「寢遏」。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寝遏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寝"和"遏"两个字组合而成。
1. 他的才华被寝遏,无法展现自己的潜力。
2. 战争的爆发使和平的理想受到寝遏。
寝室、寝具、寝食、遏制、遏止、遏制等。
抑制、压抑、控制
释放、放开、解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