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椒兰的意思、椒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椒兰的解释

(1).椒与兰。皆芳香之物,故以并称。《荀子·礼论》:“芻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唐 杜牧 《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见主》:“珠围翠绕,椒兰喷衣。”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芳烈椒兰气,苍寒栝栢姿。”

(2).比喻美好。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闻尔鼙鼓之音,怀尔椒兰之德。”

(3).喻美好贤德者。《旧唐书·列女传序》:“末代风靡,贞行寂寥,聊播椒兰,以貽闺壼,彤管之职,幸无忽焉。”

(4).后妃居住处。亦代指后妃。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 宋 宫人 王昭仪 ,名 惠清 ,字 冲华 ,丙子北行,题驛中有《满江红》词云‘……名播椒兰妃后里,欢承笑语君王侧。’”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土工》:“至拱事椒兰,籍名粉黛,不可胜纪矣。”

(5).指 楚 大夫 子椒 和 楚怀王 少弟 司马 子兰 。二人均为佞人。《楚辞·离骚》:“览 椒 兰 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蘺。” 王逸 注:“言观 子椒 、 子兰 变节若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谋折 仪 尚 ,贞蔑 椒 兰 。”后因以指佞人。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因献杨常侍》诗:“ 椒兰 争妬忌, 絳 灌 共谗諂。”按,后世学者或以 王逸 注为非。参阅 游国恩 《离骚纂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椒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椒”与“兰”两种香草植物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详细阐释:

一、植物本义

  1. 指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呈红色,气味芳香辛辣,古代用作香料、祭祀供品及驱邪之物。《说文解字》释:“椒,茮也”,其香气浓烈,象征高洁。

  2. 多指泽兰(Eupatorium fortunei)或佩兰,菊科草本植物,叶片含清香,古人佩带或沐浴以洁身。《本草纲目》载:“兰草,气味辛、平……利水道,杀蛊毒”,被视为君子之德的象征。

二、文化引申义

  1. 贤德之士的喻称

    因椒、兰均为芳香之物,先秦文献中常以“椒兰”比喻品德高尚的贤者。如《楚辞·离骚》以“椒兰其芳”暗喻忠贞之士,后世沿用此象征意义。

  2. 后妃居所的代称

    汉代宫廷以椒和泥涂壁(称“椒房”)为皇后居所,兰草则用于熏香,故“椒兰”亦借指后妃或贵族女性。《汉书·车千秋传》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

  3. 祭祀与礼制符号

    古代祭祀常焚椒、兰以通神明,《礼记》载“椒兰芬苾,所以降神”,体现其在礼仪文化中的神圣性。

三、现代语义

现代汉语中,“椒兰”一词主要用于文学仿古语境,保留其象征高洁品格或典雅气息的修辞功能,如“椒兰之室”形容德行芬芳的环境。

结论

“椒兰”从具体植物升华为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古代对美德、尊贵与洁净的精神追求,其双重语义在典籍中交相辉映,成为汉语独特的文化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

“椒兰”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āo lán,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字面意义

指椒(如花椒、胡椒)与兰(如兰花、兰草)两种芳香植物,常并称以形容香气浓郁。例如《荀子·礼论》提到“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强调其养鼻的芳香特性。


二、比喻意义

  1. 美好品德与贤德之人
    如唐代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中“怀尔椒兰之德”,比喻人的德行如椒兰般高洁。
  2. 事物品质出众
    如“芬若椒兰”形容香气或气质优雅,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赞美。

三、历史典故中的负面形象

特指楚国大夫子椒 和楚怀王之弟司马子兰,二人因谄媚误国被后世视为佞人代表。


四、代指后妃

古代文献中,“椒兰”亦代指后妃居所或后妃本人,如《旧唐书》用“聊播椒兰,以贻闺壸”暗喻宫廷女性。


常见用法示例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阿叔边朔觱栗冰衿产权证蝉蛇词貌怠慠戴肩大洋灯炧丢荒遏塞飞班更长梦短公案狗分例闺闱简撮见德角进借支积非习贯精采秀发迹行沮苍矿镤狂异礷诸练囊礼衣洛叉冒絮谋龟木直中绳囊琴内拙暖锅评委睥窃乾瘠崎嵚历落秋享忍丑谥笔帅垣疏缪说雨谈云疏浅私寓肃心塔里木盆地退庭弯弯温婉侮戆无所错手足五星乡从心不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