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受到恩德;感恩。《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其何后之有?”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君子之仕,行其道也。民未见德,唯诈是闻。”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臣之子愚,谓 知古 见德必容其非。”
(2).恩遇自己。《史记·苏秦列传》:“初, 苏秦 之 燕 ,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徧报诸所尝见德者。”
显现恩德。《书·立政》:“其在四方,用丕式见德。” 孔颖达 疏:“见其圣德於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处比户可封之世,难於售恩;当民穷财尽之秋,易於见德。”
“见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典汉语词汇,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析,结合多来源资料:
受恩感恩
指接受他人恩惠并心存感激。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民不见德而唯戮是闻”,强调百姓未受恩泽却遭杀戮的批判语境。
恩遇自身
特指他人对自己的恩待。典型例证出自《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发迹后以重金回报曾资助过自己的人,谓之“徧报诸所尝见德者”。
提示:该词多用于书面或学术讨论,日常交流中可结合语境选择更通俗的替代词,如“感恩”“知遇”等。
见德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见"和"德"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见德的意思是指能够触及到他人的德行或美德,即能够看到别人的善行、正直和高尚品质。
见德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见"和"彳",其中"见"是旁字部首,"彳"是行之部首。根据拼音的顺序,"见"的笔画数为4,"彳"的笔画数为3。
见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德"字的繁体形式是"悳"。这种形式在古代文献和书法作品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除了繁体字的变化之外,"德"字还有许多不同的写法。一些古代文献中将"德"字写作"惪"、"得"、"徳"等,这些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不再使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见德一词的例句:
1. 他是一个见德的人,经常帮助他人。
2. 这个组织致力于弘扬见德的风范。
3. 他始终保持着见德的行为作风。
组词:见义勇为、见闻广博、见微知著
近义词:触达、明德、睹德
反义词:无德、不德、暗德
案列鞍马劳困邦国骠姚比配草鞋钱拆字诗常礼撑拒从侄打呆歌单机电汇虭蟧刁天决地蹀足堆纱恶迹昭着芳蕤脯燔覆瓶过郤河清兵士煌荣火光烛天计不旋踵解菜急就老军历来门牓明君暖洋洋跑差剖心樵子漆黑一团轻便情和气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少君术烧烤射妖双绶树功扬名水曹郎戍主四门博士俗子谈霏玉屑特耸通衢脱皮儿裹剂吐绽蜿绕未知数乡土相系析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