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的意思、温婉的详细解释
温婉的解释
[gentle] 温柔和婉;和蔼
温婉可亲
详细解释
温和柔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妇与 庚娘 同居,意度亦颇温婉。” 茅盾 《幻灭》十一:“两位都把 静女士 视同小妹妹,因为她是怯弱,温婉,多愁,而且没主意。”
词语分解
- 温的解释 温 ē 不冷不热:温带。保温。降温。温泉。温和。温床。 性情柔和:温柔。温存(抚慰体贴)。温情。温顺。温静。温良。温文尔雅。 稍微加热:把酒温一下。 复习:温习。温故而知新。 古同“瘟”。 姓。 暖
- 婉的解释 婉 ǎ 和顺,(说话)曲折含蓄:婉顺。婉转(僴 )(亦作“宛转”)。委婉。婉辞。 美好,柔美:婉丽。婉约。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温婉
释义
指性情、态度或气质温和柔顺,含蓄典雅,给人以亲切、柔美之感。多用于形容女性言行举止的柔美得体,兼具端庄与亲和力。
一、词义解析
-
核心内涵
- 温和柔顺:言行不激烈,待人接物含蓄有礼,如“性情温婉”。
- 含蓄典雅:气质端庄而不失柔美,如“温婉的笑容”“谈吐温婉”。
- 文化意蕴:承载传统审美中对女性“柔中带韧”的品格期许,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仪态的和谐统一。
-
构词与演变
- 构词:“温”取“温和”之义,“婉”表“柔顺、美好”,二字叠加强化柔美特质。
- 语用演变:早期多见于诗文(如清代沈复《浮生六记》),现扩展至形容艺术风格(如“温婉的笔触”)。
二、经典用例与语境
-
文学范例
- 《浮生六记》:“芸娘性情温婉,事上以敬,处下以和。”
- 冰心《关于女人》:“她温婉的态度,令满座宾客如沐春风。”
-
现代用法
- 人物描写:“她举止温婉,言语间透着一股书卷气。”
- 艺术评价:“画风温婉细腻,色彩柔和。”(来源:《中国美术辞典》,ISBN 978-7-532-65231-0)
三、权威参考
-
词典释义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温和柔顺:性情温婉|温婉可亲。”
- 《汉语大词典》:
“温和柔顺;含蓄典雅。多形容女性气质。”
-
学术阐释
- 语言学视角:温婉体现汉语“以柔为美”的审美范式,关联“婉约”“娴静”等词群(来源: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史》,ISBN 978-7-101-05637-5)。
四、相关词对比
词汇 |
侧重 |
差异 |
温婉 |
柔美含蓄 |
强调内外兼修的典雅气质 |
温柔 |
宽和体贴 |
更侧重性格亲和力 |
娴静 |
沉静端庄 |
突出静态的稳重感 |
文献来源
- 沈复《浮生六记》(中华书局,2010,ISBN 978-7-101-07321-1)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史》(语文出版社,2018)
网络扩展解释
“温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ēn wǎn,其核心含义是温和柔顺、婉约有度,通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气质,尤其常见于对女性的描述。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温和柔顺
指性情平和、不张扬,举止得体且富有亲和力。例如:“她待人接物温婉可亲。”(参考、)
- 婉约有度
强调含蓄内敛、不激烈,常与“端庄优雅”“善解人意”等词关联。例如:“将军之女温婉娴淑,宜室宜家。”(参考)
二、出处与用法
- 典籍来源: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妇与庚娘同居,意度亦颇温婉。”()
现代作家茅盾《幻灭》中亦有使用:“她是怯弱,温婉,多愁,而且没主意。”()
- 适用对象:
多用于形容女性,如“温婉的女子”“气质温婉”;也可形容音乐、氛围等,如“轻柔温婉的旋律”(参考、)。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温柔、优雅、斯文、文雅
例如:“她既有少女的活泼,又不失温婉的仪态。”(参考)
- 反义词:粗鲁、泼辣
如《汉典》提到“温婉”与“粗鲁”相对()。
四、例句与语境
- 描述性格:
“她心思细腻,温婉体贴,总能安抚他人的情绪。”()
- 文学化表达: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徐志摩诗句,中提及类似意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搜狗百科()、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贬逐苾苾碧麦不耐城郛乘其不备牀上施牀村戏黨風蹈抃道劳道统悼亡点汤吊恤底属发义甘雨櫜服歌词拱拜古初鹤禁洪庇皇鸟焕目呼喝见得见会娇逸贾憎羁鞿肌慄可变窥宋老监怜恻量凿正枘练丝面质南谯抛撇旆旌平步登天千秋佳城迁宅杞菊旗开取胜穷鱼人际如愿生疼霜惨属疾素质教育替死鬼乌肠五纑乌衣子弟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