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洋的意思、大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洋的解释

(1) [ocean]∶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

(2) [silver-dollar]∶银元的俗称

详细解释

(1).指海洋。《水浒传》第一一六回:“不期风水不顺,打出大洋里去了。” 朱自清 《<燕知草>序》:“难怪乎 平伯 会在大洋里想着,会在睡梦里惦着。”

(2).银元的俗称。 刘半农 《拟拟曲一》:“老哥你想:一块大洋要换二十多吊。” 老舍 《骆驼祥子》三:“就单说三条大活骆驼,也不能,绝不能,只值三十五块大洋!”

(3).“小洋”的对称。在旧 中国 ,指同银元保持十进的货币计算单位。银元一元等于大洋十角,大洋一角等于大洋十分。起初银元一元兑换银角十角,银角贬值后,银元一元通常可兑换十一、二角。此后银角就称小洋、小洋一角一、二分合大洋一角。 丁玲 《奔》:“五个钟头要花上六角大洋,合钱就是两千了。” 毛6*6*《井冈山的斗争》:“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大洋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大洋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根据权威词典释义整理如下:


一、指旧时流通的银质硬币

释义:特指中国清末至民国时期铸造、使用的银元,又称“银圆”。其标准重量约为七钱二分(约26.86克),含纯银九成。

例句:

“他掏出一块‘袁大头’大洋付了酒钱。”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明确将“大洋”释义为“银圆”,并注明其历史背景。


二、地理学概念:地球表面的广阔海域

释义:指地球表面被咸水覆盖的广阔连续水体,面积远大于海,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

科学定义:

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深度通常在2000米以上,具有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规律。

来源: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定义“洋”为“地球表面广大的水域”,并详细划分四大洋范围。


三、文学修辞中的宏大意象

释义:比喻广阔无垠、气势恢宏的事物或场景,常见于诗歌与文学作品。

例句:

“他的心胸如大洋般包容万物。”

来源: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收录此比喻义项,强调其象征“浩瀚无际”的文学用法。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涵盖历史货币、地理术语及文学隐喻三重维度,符合汉语语义演变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大洋”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地理概念:指广阔的海洋

  1. 基本定义
    指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广阔区域,强调海洋的辽阔与无垠。例如《水浒传》中“打出大洋里去了”即描述船只进入外海的情景。

  2. 引申意义
    可比喻事物的广阔无边,如朱自清在《<燕知草>序》中“在大洋里想着”暗指思绪的深远。


二、货币概念:旧时银元的俗称

  1. 历史背景
    银元起源于15世纪末的欧洲,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传入中国。清末中国自铸银币后,民间将银元统称为“大洋”。

  2. 货币体系
    在旧中国,大洋是十进制货币单位:1元=10角=100分。银元贬值后,实际兑换比例常高于面值,衍生出“小洋”概念(如1角小洋≈1.1-1.2分大洋)。

  3. 别称与使用
    又称“洋钱”“花边钱”,例句如“五大洋也不够宽”,体现了其作为货币的流通属性。


总结
“大洋”既可指自然地理中的浩瀚海洋,也承载着中国近代货币史的文化印记。具体语境需结合历史背景或地理描述判断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懊惜摆式巴山蜀水闭厄操张长锁扯铃崇奉抽马輲轮传为笑柄达尊点漆璧缔缉坻隤弟息封火脯酒抚然甘蔗棍高菓子茶钩稽广播卫星地面站寒梦核正獾猪奬掖径路九虑聚众来宾拦路厘妇凌侪梨园榜露天开采路透社谩怠门中年长女臂辟道疲于供命齐栗任情三人成虎三乡诗伸舒是非之地施救水落归槽孙阳特殊化退恧五月子衔橜之虞嫌憎吓诈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