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捡洋落儿的意思、捡洋落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捡洋落儿的解释

[unexpected favor] 〈方〉∶泛指得到意外的财物或好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捡洋落儿"(jiǎn yáng làor)是一个源自中国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区的方言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核心含义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战争或社会动荡后),普通百姓捡拾外国人(最初多指日本侵略者)遗弃或散落的物品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捡: 拾取、收集。
    • 洋: 指外国、西洋或东洋(日本)。这里特指来自外国的物品或与外国人相关的东西。
    • 落儿 (làor): 北京方言词汇,指意外得到的好处、便宜、外快,或指遗落、散落的东西(“落”读 lào,儿化)。常与“捡”搭配,表示捡到便宜或意外之财。
    • 整体含义: 字面意思是“捡拾外国人遗落的东西”。引申为在混乱或特殊时期(如敌人溃败撤退后),普通人获取外国人丢弃的、相对稀罕或值钱的物品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带有一种意外获得、占小便宜的心理。
  2. 历史背景与典型场景

    • 该词最广泛流传和使用的时期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侵华日军仓皇撤退,遗弃了大量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工具、日用品等)。北平(今北京)等地的老百姓纷纷去捡拾这些物品,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捡洋落儿”。
    • 后来,词义有所扩展,也可泛指在非战争背景下,捡拾外国人丢弃或遗落的相对有价值的物品,或者更宽泛地比喻意外获得好处或占便宜。
  3. 语言与文化内涵

    • 方言特色: “落儿”(làor) 是典型的北京方言词汇,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和地方特色。
    • 时代烙印: 该词深刻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抗日战争胜利)的社会现象和民众心理。它记录了战争结束后的一个特殊社会场景。
    • 情感色彩: 通常带有中性或略带调侃的意味。它既描述了老百姓在困苦中寻求生存资源的一种方式,也隐含了对于这种“意外之财”的复杂心态(庆幸、无奈、甚至一丝揶揄)。
    • 引申义: 在现代使用中,有时也用于比喻不费力地得到好处或占小便宜,对象不限于外国物品。
  4. 例句

    • “日本鬼子投降那年,胡同里的人都跑到城外去捡洋落儿,我爷爷捡了台还能出声的收音机回来。”(描述历史场景)
    • “这便宜可不能占,咱不能有捡洋落儿的心理。”(比喻占便宜的心态)

“捡洋落儿”是一个植根于北京方言、具有鲜明历史印记的词汇。它特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尤指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老百姓捡拾外国人(主要是日本人)遗弃物品的行为,后来也引申为意外获得好处或占便宜。这个词生动地记录了一段社会历史,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民生状态和心理。其权威释义可参考《北京话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语言学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捡洋落儿”是一个方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意外获得财物或好处,尤其指通过捡拾他人遗弃或丢弃的物品而获利。最初特指捡拾外国人(“洋人”)遗留的物品,后泛化为意外收获。

  2. 词源与演变
    源自中国近代历史背景,因外国人在华活动遗留物品的现象,民间用“洋落儿”代指这些外来物件。随着时间推移,词义扩展为泛指意外所得,不再局限于外国物品。

  3. 结构与发音

    • “捡”意为拾取,“洋”指外国,“落儿”为方言后缀(“落”读作lào或là,儿化音),整体字面即“捡拾洋人遗留之物”。
    • 注音存在地域差异,常见读音包括jiǎn yáng là ér 或jiǎn yáng luò ér。
  4. 使用场景与例句
    多用于口语,常见于北方方言区。例如:

    “冯贵堂见几个小孩在破布堆里捡东西,喝道:‘捡什么洋落儿!’”(梁斌《播火记》)

  5. 近义表达
    类似说法包括“发横财”“走运”“天上掉馅饼”等,但“捡洋落儿”更强调偶然性和非主动谋求的特性。

提示:该词带有时代色彩,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特定方言语境中。若需更多例句或方言变体,可参考《汉语方言大词典》等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而不伤半导体光(热)电器件邦老陂海查访宠锡春尽丹柰蜚遽峯顶抚驭服泽干瘠甘心罣罦谷梁哼气灰沙奬杯甲铁夹帐杰猾京派金屋贮娇技系积稸科案狂愚徕下朗玉淋淋漓漓利市刘白羽流川龙骧将军眉耉碾械牛藿排插前妇抢行潜精研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髓邛莱戚枝任良融渥三川舍车保帅身当矢石失民熟寝司天碎催索鬭鸡同种屯否无丝有线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