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积稸的意思、积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积稸的解释

积聚。稸,同“ 蓄 ”。《文子·道德》:“凡听之理,虚心清静,损气无盛,无思无虑,目无妄视,耳无苟听,专精积稸,内意盈并,既以得之,必固守之,必长久之。”稸,一本作“ 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积稸(jī xù)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为积累、储聚。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意义与用法:

一、字义解析

  1. “积”

    本义指谷物堆积,引申为聚集、贮存。《说文解字》释:“积,聚也。”

  2. “稸”

    通“蓄”,意为储藏、保存。《康熙字典》引《玉篇》:“稸,聚也,与蓄同。”

    二字组合后,“积稸”强调长期、有意识地存储物资(如粮食、财物等)。

二、文献用例

  1. 古代典籍中的用法
    • 《汉书·食货志》载:“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稸。”此处“稸”即指储备粮,体现“积稸”的储粮内涵。
    • 唐代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疏》言:“家给之足,基于积稸。”指家庭富足需依赖物资积累。

三、现代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明确标注“积稸”为“积蓄,积聚”,并引清代文献《读通鉴论》为例证:“国无积稸,民无固志。”

  2. 《辞源》

    释为“积储”,强调其与“积蓄”的互通性。

四、语义关联与辨析

结论

“积稸”作为古汉语复合词,承载了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对物资储备的重视,其语义核心是通过持续积累实现物质保障。现代汉语中虽被“积蓄”取代,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时仍需准确理解其本义。


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2. 《康熙字典》(同文书局)
  3. 《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陆贽集》(中华书局)
  5.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辞源》(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积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与“积蓄”相通,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积稸”中的“稸”是“蓄”的通假字,二字在古代文献中常通用。因此,“积稸”即“积蓄”,表示“积聚、积累”之意,既可指物质财富的储存,也可引申为抽象事物的积累(如知识、力量等)。

  2. 文献例证
    在《文子·道德》中,有“专精积稸,内意盈并”的表述,强调通过专注和清静的心态积累内在能量。此处的“积稸”体现了古代哲学中修身养性的思想,部分版本也直接写作“蓄”。

  3.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积稸”已不常见,通常以“积蓄”代替。若在古籍或学术研究中遇到此词,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

建议在书写或日常表达时优先使用“积蓄”,以避免因生僻字造成的理解障碍。

别人正在浏览...

白屋寒门白种保赤兵符避闪伯桃呈览丑叉存盘代籍德心凋毁妒嗔烦气佛土腐敝负佣改恶行善汉民族横汉狠獗獗晦夜火光烛天胡侜交叉点郊陌禁攻寝兵惊喜交加继念禁伶酒食征逐刻骨来浪撩舍流芳千古柳昏花暝炉火卖访弄精神频伽鸟伾文谱子钱点墙靡牵经引礼巧工起造取酬升行勝引参横师吏事因树点随年杖素位天中之山屠脍亡将嫌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