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甘心的意思、甘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甘心的解释

(1) [willingly;readily]∶情愿

他是甘心受罚的

初,武帝感 张骞之言,甘心欲通 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汉书·西域传》

(2) [be reconciled to;be complacent about]∶满意;满足

不达目的绝不甘心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详细解释

(1).愿意。《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唐 张鷟 《游仙窟》:“千看千意密,一见一怜深。但当把手子,寸斩亦甘心。” 刘半农 《扬鞭集·晓》:“晓风轻轻吹来,很凉快,很清洁,叫我不甘心睡。”

(2).快意。《左传·庄公九年》:“ 管召 ,讎也,请受而甘心焉。” 杜预 注:“甘心,言快意戮杀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诗谳》:“尔欲妄杀一人便了却耶?抑将得仇人而甘心耶?” *********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因为它的事业在本质上是进步文化事业,已足招顽固派的嫉视,必欲置之死地而后甘心。”

(3).指使之快意。《汉书·汲黯传》:“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

(4).羡慕;向慕。《史记·封禅书》:“﹝三神山﹞诸僊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世主莫不甘心焉。” 司马贞 索隐:“甘心,谓心甘羡也。”《北史·裴矩传》:“ 矩 盛言胡中多诸寳物, 吐谷浑 易可并吞。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司马迁二大罪》:“自 汉 以来,学者耻言 商鞅 、 桑弘羊 ,而世主独甘心焉。”

(5).苦心。 南朝 宋 谢灵运 《白石岩下径行田》诗:“旧业横海外,芜秽积頽龄。饥饉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序》:“今之士俗,斯风炽矣。纔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騖焉。”

(6).纵情。《后汉书·皇甫规传》:“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諂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杜牧》:“﹝ 杜牧 ﹞闻 湖州 名郡,风物妍好,且多奇色,因甘心游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甘心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甘心"是现代汉语常用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从两个维度解析:

一、情态副词用法 指主体发自内心地认同某种行为或状态,含"甘愿承受"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为"动词性结构",强调心理认同的主动性。如《史记·刺客列传》载:"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后文"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终"甘心枉席之陋"(《史记·卷八十六》),此处体现主体经过权衡后的自主选择。

二、心理动词用法 表示对结果或状态的满足感,含"称心如意"义。《汉语大词典》引《左传·庄公九年》"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为例,杜预注"言欲快意戮杀之",此处的"甘心"指向心理预期的完全实现。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否定式,如"不甘心失败",强调心理预期与现实的落差。

语言学视角下,"甘心"的语义演变呈现从具象行为到抽象心理的转喻过程。先秦文献中多指实际的杀戮行为(如《左传》用例),汉代逐渐虚化为心理状态描述,符合汉语双音词虚化规律(王力《汉语史稿》)。现代语用中,该词常用于转折语境,通过与否定副词搭配形成语义张力,如"虽败犹荣,却始终不甘心"。

网络扩展解释

“甘心”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核心释义

  1. 愿意/情愿
    指主观上乐意接受或主动选择某种状态或行为。例如:

    • “甘心情愿为团队付出”
    • 古诗《诗经·卫风·伯兮》中的“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即表达女子因思念丈夫甘愿承受头痛之苦。
  2. 称心满意
    表示对结果或现状感到满足,常见于否定句式。例如:

    • “不达目的绝不甘心”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愿得张仪而甘心焉”体现复仇心理的满足。

二、延伸用法


三、近反义词


四、现代语境

现代多用于表达主观意愿或对结果的接受度,如“不甘心失败”“甘心平凡”等。可通过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或文献进一步查阅详细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贝囊北社标点碧峭布谷鸟长算仇疾怆思舛误除落次世打寒噤道房奠礼玷名堤埂腐恶过午不食古篆回头疆徼交番娇姿寄付剂和精乖经纬给事黄门军牒俊娇屦舃克荡瞌睡虫冷煖自知联踡帘肆列队离肺六弊珑玲马揖迷迷荡荡鸟工排定抛物线辟兵品词平平静静皮伤肉绽萁服羣神柔暖申究诗隐俗父同日头虱讬疾罔怅箱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