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狂愚的意思、狂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狂愚的解释

(1).狂妄愚昧。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尧 舜 为政,民无狂愚。”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僕甚悯之,甚厌之,每自省察或蹈其失,以为狂愚之归。”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此外频与 欧 美 女子言之,皆笑吾之狂愚也。”

(2).书疏中亦用为谦词。《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臣以狂愚,不知忌讳。” 宋 范仲淹 《饶州谢上表》:“狂愚之诚,进多冒死。”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伏惟鉴其狂愚,少留意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狂愚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古典词汇,其含义可从字形、词源及用法三方面解析:

  1. 基本解释

    该词由“狂”与“愚”组合而成。“狂”指行为放纵、性格偏激,《汉语大词典》释为“不受约束、超越常度”;“愚”则表心智蒙昧、缺乏理性,《王力古汉语字典》注为“迟钝不明事理”。二字叠加后,形容人兼具狂妄与愚钝的双重特质,如《后汉书·列女传》中“狂愚之人”即指既自大又缺乏判断力的个体。

  2. 词源与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如《晏子春秋·谏下》载“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且妄为狂愚”,此处以自谦口吻表达反讽。汉代后逐渐形成稳定语义,唐宋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性格缺陷,如苏轼《谢馆职启》称“狂愚冒犯,固有常刑”,凸显其负面评价色彩。

  3. 用法与例证

    在古汉语中多作形容词或名词性短语,既可直述人物品性(如《宋史·赵普传》“臣狂愚直谏”),亦可用于自贬语境。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保留于研究文献及古籍注解中,如中华书局版《资治通鉴》注释引《旧唐书》时仍沿用该词释义。

引用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

网络扩展解释

“狂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狂妄愚昧,形容人行为既疯狂又愚蠢,常带有不顾常理、缺乏理智的特点。


二、详细解释

  1. 词义构成

    • 狂:指疯狂、狂妄,强调行为或性格的极端性;
    • 愚:指愚昧、愚蠢,侧重智力或判断力的不足。
      二者结合后,既包含“不理智”的冲动,也暗含“无知”的贬义。
  2. 谦词用法
    古代书信用语中,常作为自谦之词,表示“我虽愚笨莽撞,但仍冒昧……”的委婉表达,如《三国志》中诸葛恪所言:“臣以狂愚,不知忌讳”。


三、使用场景


四、历史起源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杨阜传》,用于描述东汉末年宦官杨阜专权乱政的行为,后逐渐演化为通用词汇。


若需具体古籍例句或更多谦词用法,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凹面镜宝母卞宝边俎笔距朝论尺璧持容蚩眩充类抽贯倒衣点视厅躲避恶酒犯斋敷教告诀狗气挂灯结彩怪媚瑰壮过绝河滨黄貂秽芜惑谬缣墨踦跛杰儁技乐金貂贳酒矜慎慷慨刻剥狼踞另眼看觑六疾馆伦要没空生有孟公投辖木戾盆吊祇洹清拔氢气琼林宴券马三尺桐生辰神御石跗湿濛濛属邦鼠啮蠹蚀松茸笋簴填谢通邑大都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