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践修的意思、践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践修的解释

履行和修治。《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左传·文公元年》:“践修旧好,要结外援。” 唐 柳宗元 《为文武百官请复尊号表》之五:“陛下嗣训先祖,貽谋后圣,当践修以纂承,寧变更而废坠?”《官场维新记》第九回:“独自一个儿溜到 小玉凤 家里去,践修旧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践修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践”与“修”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亲身实践并持续修养德行或学问。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解析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详述:


一、字义解析

  1. 践(jiàn)

    《说文解字》释为“履也”,本义为“踩踏”,引申为亲身实行、履行。如《礼记·曲礼上》载“修身践言”,强调言行一致的身体力行。

  2. 修(xiū)

    甲骨文字形象手持工具修饰器物,《说文》注“饰也”,本义为整治、修饰,后扩展为学习、修养、完善。如《论语·述而》云“修己以敬”,指向内在德行的提升。

    复合义:“践修”融合二者,指通过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规范或学术追求,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性。


二、典籍用例与权威释义

  1. 《汉语大词典》释义

    明确标注“践修”意为“实践修持”,引清代文献《明儒学案·甘泉学案》:“学者须践修实功,勿徒空言”,强调务实修行的重要性。

  2. 经史文献印证
    • 《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后儒注:学必践修,方有所得)
    • 朱熹《近思录》:“致知力行,践修交进”,揭示认知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三、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践修”凝结儒家“知行观”精髓,如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主张道德认知需通过实践验证(《传习录》)。这一概念至今仍具指导意义,强调个人成长需理论修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为传统文化中修身之道的核心方法论。

权威参考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
  2.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4.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

网络扩展解释

“践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践修”指履行和修治,强调将承诺、职责或理念付诸实践,并不断完善。这一解释在《左传》《尚书》等古籍中均有体现(如《左传·文公元年》中的“践修旧好”)。

二、单字解析

  1. 践:本义为“实践、履行”,如《礼记》中“践天子之位”指履行帝王职责。
  2. 修:包含“修治、修养”双重含义,既指具体事务的整治(如修桥补路),也指道德学问的提升。

三、古籍例证

四、现代引申

现代语境中,“践修”常被引申为通过实际行动提升自我修养,例如在道德、学问等领域中强调“知行合一”的理念。

该词从古代“履行职责并修治国事”的本义,逐渐扩展到现代“实践与修养并重”的哲学概念,体现了汉语词汇在历史演变中的语义延展性。如需查看具体古籍出处,可参考《左传》《尚书》及唐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中百发褒贬罢退巴渝歌补色抽搐传阅打瞌铳胆大心小荡检踰闲当路塞德能典律兜售風教焚炙抚手符祥干乱干枝高旷羹臛更仆难数果料儿耗屈横说竖说黄黄环杖贱流玑琲禁钱尽足捐花样鞠院克平棱杀留徐剑陋生鸾吹咪呀南郊喷撒泼凉水齐理柔服僧庵神惠食疗庶赦天植提毓忒楞楞腾吐逆踠跧未老先衰蜗痕憸佞闲摇摇细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