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庶赦的意思、庶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庶赦的解释

赦免众人。意谓不究胁从。《逸周书·武寤》:“王不食言,庶赦定宗。” 孔晁 注:“言当赦其罪人,定其宗主,不食言也。” 朱右曾 校释:“愚谓庶赦,犹云胁从罔治。”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庶赦”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自《逸周书·武寤》及相关注释。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释

“庶赦”意为赦免众人,特指不追究被胁迫参与者的罪行。这一政策常用于古代政治安抚,通过宽恕胁从者来稳定社会秩序,例如《逸周书》中记载周王通过“庶赦”实现“定宗”(巩固宗族统治)。

二、出处与背景

该词最早见于《逸周书·武寤》:“王不食言,庶赦定宗。”。孔晁注解释为“赦其罪人,定其宗主”,朱右曾进一步指出“庶赦”即“胁从罔治”(对胁从不问罪),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分化瓦解敌对势力的策略。

三、字义分解

  1. 庶(shù):
    • 本义为“众多”(如“庶务”),引申为“平民”(如“庶民”)或“旁支”(如“庶子”)。
    • 此处指“多数人”或“普通参与者”。
  2. 赦(shè):
    • 意为“免除刑罚”(如“赦免”“大赦”)。
    • 结合语境,特指对非主谋者的宽恕。

四、类似概念

“庶赦”与成语“胁从不问”含义相近,均指对被迫参与犯罪者免于追究,属于古代法律中“惩首恶、赦协从”的典型政策。


以上内容综合了《逸周书》原文及孔晁、朱右曾的注解(主要参考、6、7),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逸周书》相关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庶赦是什么意思

庶赦又称普赦,是指国家宽恕刑罚,对一定范围的罪犯进行赦免的行为。庶赦通常发生在特殊的日子或者特殊的场合,它是国家展示仁爱、宽容和人文关怀的表现,并希望赦免罪犯后重新回到社会,展开新的生活。

庶赦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庶赦的拆分为:庶("广”、“龵”音shū)+ 赦("贝"、"赤"音shè)。

庶赦的总笔画数为14画,其中庶的笔画数为11画,赦的笔画数为3画。

庶赦的来源和繁体

庶赦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宗伯·胥书》:“科庶赦考,庶其冯问。” 而在汉代刑律中,庶赦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定机制已经存在。

庶赦的繁体字为「庶赦」,没有其他特殊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庶赦的庶字和赦字都有一些不同的写法。

庶字古时候的写法有:庥、庬、广(旧写作龑,广部聲音检取为庵庠)。

赦字古时候的写法有:赦、冝。

庶赦的例句

1. 这次庶赦使得大批罪犯获得了重获自由的机会。

2. 庶赦是国家宣示其宽恕之心的一种方式。

庶赦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庶政、赦免、赦宥。

近义词:总赦、赦令、特赦。

反义词:加罪、治罪、重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