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语。剑轮地狱中的景象。见《长阿含经·地狱品》。 唐 司空图 《十会斋文》:“无缘则三道寳阶,如登剑树;有愿则十方浄域,便越尘区。”《太平广记》卷三八二引《冥报拾遗·裴则子》:“入见鑊汤及刀山剑树,数千人头皆被斩。”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地狱原已废弛得很久了:剑树消却光芒;沸油的边际早不腾涌。”
(2).喻险境。《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怕他一把刀!就是剑树刀山,我不怕!”
(3).酷刑之一。《宋史·世家传四·刘鋹》:“作烧煮剥剔、刀山剑树之刑,或令罪人斗虎抵象。”
“剑树”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释:
佛教术语
指剑轮地狱中的景象,出自佛教经典《长阿含经·地狱品》。传说中,剑轮地狱的罪人会遭受利剑穿身的痛苦,如唐代司空图在《十会斋文》中描述“如登剑树”,比喻极端的苦难()。
比喻险境
引申为极端危险或艰难的处境,常与“刀山”连用为“刀山剑树”。例如:“宋景诗面对刀山剑树,毫无惧色”()。
历史酷刑
古代曾作为酷刑手段之一。据《宋史·世家传四·刘鋹》记载,南汉君主刘鋹设立“刀山剑树之刑”,强迫罪人与猛兽搏斗()。
补充说明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含义差异较大:佛教典籍中为地狱场景,文学作品中多用于渲染危险,而史书记载则为真实刑罚。可结合具体上下文进一步分析。
剑树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剑”和“树”,它的意思是“长得像剑的树”。下面将对这个词进行拆分、来源、写法、例句等方面的介绍。
“剑”字的部首是“刀”,“树”字的部首是“木”。根据《康熙字典》,其中“剑”字的总笔画数是10,而“树”字的总笔画数是8。
“剑树”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人的描绘。他们认为有些树的形状或者枝干的疏密像剑一样,因此将这些长得像剑的树称为“剑树”。
“剑树”的繁体字写作“劍樹”。
根据《康熙字典》,古代对于“剑树”这个词的写法是“劍樹”或者“劍木”。
1. 这片风景区内有一棵剑树,树干笔直而高大,宛如一柄巨大的利剑。
2. 我在山间徜徉,发现了一排剑树,它们在微风中随风舞动,非常壮观。
3. 他的绘画技巧独特,善于描绘剑树的神韵。
剑树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一些新的词语,例如:“剑树之姿”(形容人的身形挺拔如剑树)、“剑树林立”(形容剑树密集分布的景象)。
剑树的近义词包括:“剑柄树”、“剑叶树”。
剑树的反义词可以是一些形容树形低矮、弯曲的词语,例如:“弯腰树”、“矮树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