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使民以时的意思、使民以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使民以时的解释

时:农时。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指在农闲时使用民力,避免影响农业生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使民以时”出自《论语·学而篇》,是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该表述由“使民”与“以时”两部分构成:“使民”指统治者调用民力,“以时”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特指按照农业生产的季节规律来安排劳役。其核心思想是要求执政者体恤百姓,避免在农忙时节征发劳役,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古代汉语辞书》(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指出,“时”在此语境中专指“四时农候”,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周期。这种主张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将民生需求置于政治决策的首位。汉代郑玄在《论语注》中强调:“不夺民时,是谓爱之”,进一步阐释了该理念中蕴含的人本主义政治伦理。

从社会治理角度看,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古代农业社会,对现代公共政策制定仍具启示意义。如《中华传统文化精要》(中华书局,2020年)所述,其本质在于倡导资源配置与自然规律、民众福祉相协调的管理智慧。当代学者多将其引申为政府决策应遵循客观规律、尊重民众权益的执政方法论。

网络扩展解释

“使民以时”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治国理念,出自《论语·学而》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背景

三、深层内涵

  1. 民生为本:
    主张将农业生产视为国家经济基础,避免因过度劳役导致民生凋敝。
  2. 顺应自然:
    古代社会以农业为核心,“农时”是自然规律与社会生产的纽带,违背农时会破坏社会稳定性。
  3. 仁政体现:
    与“节用而爱人”并列,体现孔子对统治者“仁德”的要求,即通过节制与关怀实现社会和谐。

四、应用与延伸

五、相关成语与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如《元史·盖苗传》),可参考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薄栌徧读逋客侧泳斥陟遄耎楚娘次丁醋坊带鞓大煞风趣搭设遁溃遏隐芳芗凤乐封嘴愤时疾俗扶树干车高楼寨之战钩带勾染钩月跪毯故旧不弃后脸儿羁靮节镇静洁絶地空荒鹂鹠丽牲龙香砚明识漂母飧抢满乾红畦宗郎君扰冗丧胆煞白世嫡守喜婆肆法素宦太牢公塔院沓匝同心协力退惊土埋半截酴清忘年之契儛人杌子现场会详文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