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鸿的意思、断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鸿的解释

(1).失群的孤雁。 唐 李峤 《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背櫪嘶班马,分洲叫断鸿。”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瓦缶冰花》:“次日又成寒林满缶,水村、竹屋,断鸿翘鷺,宛如图画远近景者。” 清 曹寅 《禁中见月感赋》:“香凝画省眠饥凤,梦隔寒云数断鸿。”

(2).比喻零散的诗篇。 姚锡钧 《论诗绝句》之十七:“ 笠云 诗学 黄双井 ,老骨秋筋絶可怜。一集梁园 秋草 后,断鸿零雁仗谁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鸿"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字面释义

指失群的孤雁或离群的鸿雁。"断"意为分离、失散,"鸿"即大雁。该词生动描绘了鸿雁因伤病、迷途等原因脱离雁群的孤独状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文学象征意义

在古典诗词中,"断鸿"常被赋予深层情感寄托:

  1. 飘零孤寂之悲

    象征游子、思妇或失意者的孤独无依。如柳永《夜半乐》"断鸿声远长天暮",以孤雁哀鸣暗喻羁旅漂泊之愁。

  2. 音信隔绝之痛

    因鸿雁自古有"传书"典故(如"鸿雁传书"),"断鸿"引申为书信断绝、故人杳无音讯。

  3. 身世坎坷之叹

    文人借孤雁隐喻自身际遇,如曹雪芹《红楼梦》中"断鸿零雁"暗指命运多舛。

三、文化意象溯源

该意象源于古代对鸿雁习性的观察:鸿雁迁徙时列队成行,失群者往往哀鸣不止。这一自然现象被文人提炼为"断鸿"意象,成为承载离愁别绪的经典符号,频现于唐宋诗词及后世文学创作。

来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柳永《乐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 978-7-02-000220-7.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ISBN 978-7-5432-3211-1.

网络扩展解释

“断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古典文献和文学用法可详细解释如下:

1.失群的孤雁

指与雁群离散、独自飞翔的鸿雁,常被用作诗歌意象,象征孤独、漂泊或离别之情。

2.比喻零散的诗篇

引申为散落或未成体系的文学作品,多用于文学评论中。

补充说明

在文学作品中,“断鸿”常与秋景、离愁结合,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通过孤雁哀鸣烘托游子孤寂。需注意,部分网络资料将其解释为“友情或亲情断绝”(如),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为引申或误读。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暴佷暴桀边兵辩晰璧采财神爷撑持筹马大鉴大门碓梢多次曝光恩牛怨李方丘繁积贩粜枌槚浮居感念高台嘎渣儿更王孤胆古妆荷杯锦茵九域图举缩开口货袴褶兰汤离离矗矗领催陵邱律己贸市灭失偏陲翩僊辟邪钟破烂襁杖浅妄谯橹妾媵沁漉涉厉嗜痂石绒收簿霜树水裔淑节说来说去说条念款私器往止文字交鸮鸣析辨诡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