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减膳的意思、减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减膳的解释

古代皇帝在发生天灾或天象变异时吃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晋书·成帝纪》:“三月,旱。詔太官减膳。” 唐 杜甫 《病橘》诗:“寇盗尚凭陵,当君减膳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戊戌谤书附重刊闺范序闺鉴图说跋》:“且彼时大内被灾,中宫减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减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字面指“减少膳食”,在古代文献中特指帝王或贵族因自省、哀悼或应对灾异而主动降低饮食规格的行为,体现礼制与政治伦理。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1. 礼制中的自省与恤民

    古代帝王在遭遇天灾、战乱或政务失误时,通过减膳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关切。《礼记·曲礼》记载“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即灾年君主减少祭祀肉食,以示与民共苦。此行为既是礼制要求,也暗含政治警示作用。

  2. 哀悼仪礼的组成部分

    在丧葬期间,减膳是表达哀思的重要方式。《汉书·文帝纪》载文帝遗诏“其令天下吏民……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减膳三日”,说明减膳被纳入国家哀悼仪轨,但汉代已趋向从简。

  3. 儒家仁政思想的具象化

    儒家主张“节用而爱人”,减膳被视为君王“修德”的象征。《春秋繁露》提到“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省膳食”,将减膳与天人感应理论结合,强化其道德约束意义。

引用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国学导航(guoxue123.com)。

网络扩展解释

“减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层主要含义,综合搜索结果解释如下:

一、古代帝王的仪式性行为 指帝王在天灾或异常天象时,通过减少膳食种类、分量或改为素食的方式表达自责。这一行为最早见于史书记载,如:

二、日常节俭的生活方式 后引申为普通人在饮食或生活中主动减少消耗,体现简朴精神。如:

两类用法均强调通过物质层面的节制传递精神层面的自省或品德追求。需注意:古代帝王“减膳”属于政治象征行为,而现代用法更侧重个人生活选择。

别人正在浏览...

爱莫能助傲僻邶诗壁镜避世墙东宠鹤抽丝传播学打化担雪填井的传刁斗森严缔连杜秋娘翻却发配赶急宫车上仙海服浩赜鹤雪缓冲鬟影槲寄生蹇傲兼优金蘂进站究诘磕頟类招濂洛翎扇零余李师师律尺免不了俳巧陪告陪妾镪水千室起衅鹊殿搔头抓耳沙岗室宅收兑书尺司祝天上麒麟同日而言宛足无巧不成书无生之学乡哲先笑后号小歌词小挂千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