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见利忘义的意思、见利忘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见利忘义的解释

[forget morality and justice when one sees money;be actuated by mercenary views;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只图一己私利,而置道义于不顾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有勇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 吕布拱手来降。—— 罗贯中《三国演义》

详细解释

看到私利,而不顾道义。语出《汉书·樊哙郦商等传赞》:“当 孝文 时,天下以 酈寄 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唐 王勃 《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絶,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三国演义》第三回:“﹝ 李肃 ﹞曰:‘某与 吕布 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见利忘义”是由“见利”与“忘义”组成的联合式成语,指见到私利就忘记道义,形容为谋取利益而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该词出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晋书·文明王皇后传》也有“见利忘义,好为事端”的记载。

从汉语构词法分析,“见”作动词表示看见,“利”指物质利益,“忘”是舍弃之意,“义”指合乎正义的道德准则。四字通过并列结构形成因果关系,凸显利益与道义的对立关系。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

该成语在语用中多含贬义色彩,常见于批判商业欺诈、背信弃义等场景。中华书局《中华成语大词典》指出其常与“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等词构成近义关系,反义词则为“见利思义”“仗义疏财”。现代汉语中既可独立成句作谓语,如“切莫见利忘义”,也可作定语修饰“行为”“小人”等名词。

网络扩展解释

见利忘义是一个贬义成语,指因贪图利益而违背道义,常用于批判为私利不择手段的行为。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渊源

  1. 出处:最早见于《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记载郦寄为利益出卖好友吕禄,被斥“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2. 演变:古代多用于批判背信弃义,现代扩展至各类违背伦理的逐利行为。

三、用法与辨析


四、现实意义

该成语警示人们: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典故或例句,可查阅《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并用笔润苍颜白发操觚察敏谗慝重建雏子翠菅促脉单丝罗冯闳刚蹇高级语言贺函红绳系足缓声甲骨柬房见上帝燋种借箸叽里旮旯儿禁杀俊品客忤揆德困而学之罍尊凉蝉里层满肚子茫乎纽捏偏宠墙花蹊磴惬意青莲居士琼珉旗章仍是戎毡柔合闪婚石歃时宪法施朱蜀道难四夷馆同室操戈通筭统辖痛怨亡国之声危城为害惟兮五日子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