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度量人的品德。《逸周书·官人》:“事阻者不夷……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此之谓揆德。”
“揆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揆德”由“揆”(kuí)和“德”(dé)组成。
该词最早见于《逸周书·官人》,其中提到通过行为特征判断品德:
“事阻者不夷……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此之谓揆德。”
意为:行事受阻者可能缺乏平和,自私者可能不义,夸夸其谈者可能无信,这些均属“揆德”的评判标准。
古人将“揆德”作为识人方法之一,通过具体行为推断内在品德。例如:
如今,“揆德”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强调对品德的衡量,如人物评价或道德分析。其核心思想与当代“以行为观德”的理念相通。
注:部分示例参考了非权威来源(如),建议结合古籍原文(如《逸周书》)进一步考证。
揆德(kuī dé)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劍部和卜部组成。
揆的左边是剑部,右边是卜部。剑部表明该字与武器有关,卜部则表示与占卜、预测命运等事物有关。
揆德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占卜文化。在古代,人们通过卜卦、卜筮等方式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希望能够揆测出命运的走向。
这个词在繁体字中是揮德。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是不断演变的。在《说文解字》中,揆的写法是「師刺刺也」,而德则写作「心扔也」,形状与现代有所区别。
以下是一些揆德在句子中的例子:
1. 他凭借着对市场的揆德,做出了明智的决策。
2. 这位老者揆德非凡,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的变化。
一些与揆德相关的词汇:
1. 揣摩:推测、揆度。
2. 占卜:预测、算命、卜筮。
3. 测算:推算、揆度、预测。
与揆德相反的词汇:
1. 盲目:不顾实际、不考虑现实因素。
2. 目光短浅:没有远见、不能预测长远的发展。
总结来说,揆德是一个由剑部和卜部组成的汉字词语,表示通过占卜、预测来揆测命运。它的繁体字写作揮德,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区别。揆德能够推测未来,与揣摩、占卜和测算等词汇相关。与揆德相反的词汇包括盲目和目光短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