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借箸的意思、借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借箸的解释

[make a plan for others] 喻代别人出谋划策

元载相公曾借箸, 宪宗皇帝亦留神。—— 杜牧《河湟》

详细解释

《史记·留侯世家》:“ 食其 未行, 张良 从外来謁。 汉王 方食,曰:‘ 字房 前!客有为我计橈 楚 权者。’具以 郦生 语告,曰:‘於 子房 何如?’ 良 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 汉王 曰:‘何哉?’ 张良 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藉,《汉书·张良传》作“借”。箸,筷子。后因以“借箸”指为人谋划。 唐 杜牧 《河湟》诗:“ 元载相公 曾借箸, 宪宗皇帝 亦留神。” 元 冯子振 《鹦鹉曲·四皓屏》:“借箸筹灭 项 兴 刘 ,到底学神仙去。” 茅盾 《杂感二题·又一副嘴脸》:“ 日本 武士,对于 中国 的这些‘好心肠的老实人’之谆谆劝告,借箸代谋,大概并不领情,大概在暗笑。”亦作“ 借筯 ”。 唐 柳宗元 《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吾子歷览古今之变,而通其得失,是将植密画於借筯之宴,发羣谋於章奏之笔。”《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陛下虽前席问计,羣臣欲借筯出奇,以臣料之,恐无及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借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来源于历史典故,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借箸”字面意为“借用筷子”,实际指代人出谋划策的行为。该词源自《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的典故:张良曾借刘邦的筷子指画形势,为其制定战略,后引申为代替他人筹划计谋。

二、典故出处

《史记》记载,刘邦在饭桌上向张良咨询对抗项羽的策略时,张良回应:“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这里的“借箸”指借用筷子模拟战场局势进行分析。

三、用法与延伸

  1. 代指谋划:如唐代杜牧诗句“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河湟》),以“借箸”表达元载为朝廷献策。
  2. 成语衍生:常缩略为成语“借箸代筹”,如《幼学琼林》记载“与人设谋曰借箸”。
  3. 近义词:在文献中可与“借筯”互换,如柳宗元曾用此词表达类似含义。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题材创作,例如茅盾在杂文中使用“借箸代谋”描述策略讨论。


若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更多诗词用例,可参考《史记·留侯世家》及杜牧《河湟》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借箸的意思

借箸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借用别人的筷子。在日常生活中,当一方的筷子被用完或者未找到筷子时,可以向其他人借用他们的筷子来使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借箸的拆分部首是“⺮”和“⼝”,拆分后的笔画分别为9画和3画。

来源和演变

借箸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就是由“借”和“箸”两个字组成。借指向他人借用,箸指筷子。结合起来就是借用别人的筷子。

繁体字

在繁体字中,借箸的写法为“借箸”,字形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借和箸的写法略有不同。借的古字形为,“仭”和“人”的结合,在上方加上一个代表云彩形状的符号;箸的古字形为,“⺮”和“⼝”的结合,箸的下方有一个小点表示木质。

例句

1. 他的筷子用完了,向我借箸。

2. 碗里有菜但没有筷子,你能借箸给我吗?

组词

1. 借餐具:借用别人的餐具

2. 借勺子:借用别人的勺子

近义词

借筷,借用筷子。

反义词

归还箸,归还别人的筷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檀宝座被风表草碧涟薄寒不毈不斩眼不震长赓唱叫称比臣极当做叨滥点句断辞二桃杀三士遏止发鱼丰年瑞负耒赶饭公共卫生共旋澣渚怀鬼胎灰管假版讲文见知角睐静志军属刊登炼魄霖淫旅獒迷濛拿大乜呆呆剽尘瓢囊铅虎青绫秋思奇缘搔扪上德不德芟薙蛇胆十王宅收瘗庶官梯取同盟国无足轻重硝化窙寥绁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