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饷军的意思、饷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饷军的解释

亦作“饟军”。给军队发粮饷。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饟军日滋,赋歛愈繁。”《明史·王廷传》:“ 淮安 大飢,与廵按御史 朱纲 奏留商税饟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饷军是一个历史词汇,指为军队提供粮饷的行为,常见于古代军事文献。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饷”意为“馈食于军”,“军”指“武装部队”,合称表示“向军队供给钱粮物资”。该词最早见于《资治通鉴》记载的唐代军需制度,如“遣使饷军于边”即指朝廷向戍边部队运输军粮。在宋代《武经总要》中,饷军被细分为“正饷”“加饷”等类别,分别对应常规军费与战时特拨经费。清代《钦定军需则例》更明确规定“凡饷军之制,月支米一石,银三两”的标准化供给体系。

该词汇由“饷”(供给)与“军”(武装集团)两个语素构成偏正结构,属动宾式复合词。古代文书中常见“飞刍挽粟以饷军”等表述,特指通过陆运、水运等方式紧急输送军粮。现代汉语中该词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军事史、经济史时仍具学术价值。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军制史》指出,饷军制度直接影响着历代王朝的战争动员能力与军队稳定性。

网络扩展解释

“饷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ǎng jūn(注音:ㄒㄧㄤˇ ㄐㄩㄣ),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字面含义

指给军队发放粮饷,是古代军事后勤的重要环节。

  1. “饷” 原指用酒食款待,后引申为发放薪金或物资,如“月饷”“关饷”。
  2. “军” 即军队,如“陆军”“参军”。
    组合含义:通过物资或资金支持军队运作,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

二、引申含义(成语用法)

在特定语境中,可引申为通过收买手段达成目的,含贬义。
例如: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老学庵笔记》《明史》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搬口保暖宝钻八嵎本实猋风部者朝邑淳固黜退打烂帐当门户蹈正敦如封杀分税制府国赓韵公共市场业务功劳簿豪弱昏第金钗客警彻荆杨军统拘押离杯罗浮梦面妆庙堂碑明人敏周乜嘢破冰巧籍齐班青尘羣爽肉眼凡夫若口引桑鸡扫除天下上爬沙戏射不主皮省敛矢口狡赖收因种果殊服夙怨贪茸天授地设铁杙屯雷玩兵黩武踠蹄萎弱惟有武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