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鞭笞加以责罚。古代一种轻刑。《晋书·刑法志》:“ 魏明帝 改士庶罚金之令,男听以罚金,妇人加笞还从鞭督之例,以其形体裸露故也。”
(2).鞭策督责。《朱子语类》卷四五:“‘鞭辟’如何?曰:此是 洛中 语,一处説作‘鞭约’,大抵是要鞭督向里去。今人皆不是鞭督向里,心都向外。”
鞭督是古汉语复合词,由“鞭”(鞭打)和“督”(督促、监督)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指用鞭子抽打等手段进行严厉的督促或监督,强调通过体罚强迫执行任务。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第12卷第157页收录该词,释义为“鞭打督促”。
引申为对人或事进行严格监管与催促,带有强制性和压迫感。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第3册第2456页指出,“鞭督”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吏强制劳役或行军时对下属的严苛管理。
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如《明史·食货志》载:“漕卒终岁劳苦,复遭鞭督”,反映古代漕运士卒被残酷监管的史实。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6年第2版)第89页引用该例证,强调其历史语境中的压迫性含义。
“鞭督”兼具具体行为(体罚式监督)与抽象概念(高压管理),是体现古代严苛治理方式的典型词汇。其权威释义需参考专业辞书及古籍用例,避免现代语境下的误用。
“鞭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刑罚含义
指通过鞭笞进行责罚,属于古代较轻的刑罚。例如《晋书·刑法志》记载,魏明帝时期对女性刑罚的调整中,提到“妇人加笞还从鞭督之例”。
引申含义
指鞭策、督促,强调通过严格方式促使进步。如《朱子语类》中提及“鞭督向里去”,比喻内心自我约束与进取。
汉典()及《晋书》《朱子语类》等文献均收录该词,印证其历史与语义的双重性。需注意,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比喻义,原刑罚含义已不适用。
饱覧碧香博关寀地禅草出没不常春山鹾价担纲荡流导行费东床快婿驮装梵策翻领犯治敷衍了事高墙隔讯寡老果仁儿黄封诙嘲兼道痎疟精絜矜容九大行星举例发凡磕瓜扣盘扪龠连音躐行隆杀麦麸蛮云瘴雨莫大脑畔逆事派仗剽急飘萧贫难前贤庆室毬势筌意説言蜀扇儵煜松花笺岁名贪天之功逃卒提炼頽魄宛肖潍坊市无容置疑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