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装的意思、驮装的详细解释
驮装的解释
即驮垛。《金6*瓶6*梅词话》第十四回:“ ********* 收下他许多软细金银宝物,邻舍街坊俱不得知道。连夜打点驮装停当,求了他亲家 陈宅 一封书,差家人上 东京 。”参见“ 驮垛 ”。
词语分解
- 驮的解释 驮 (馱) ó 用背负载:驮运。驮着两袋米。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装的解释 装 (裝) ā 穿着的衣物:服装。便装。军装。中山装。装裹。 特指演员演出时的穿戴打扮:上装。卸装。 特指出行时带的东西:治装。整装待发。 特指工业生产或军队作战所需的用具和器械:装备。装置。装甲。 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原貌:化装。乔装打扮。 假作,故意做作:佯装。装相。装模作样。 安置,安放:装载。装卸。 布置,点缀:装修。装饰。 特指对书籍、字画加以修整或修整成的式样:装订。装帧。装裱。线装。精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驮装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驮装(tuó zhuāng)是汉语中一个专指牲畜承载货物的装备或方式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牲畜背负货物时所用的器具或装载方式,特指通过鞍具、货架等装置将物品固定在牲畜(如马、骡、驴等)背上进行运输的行为或工具。例如:
“驮装完备后,商队启程穿越山路。”
二、构词解析
三、应用场景
- 畜牧运输:指马帮、商队使用鞍架、驮篮等工具运输物资,如茶马古道中的货物运输。
- 军事后勤:历史上用于军粮、器械的牲畜运输配置。
- 民俗文化:部分民族节日中保留的驮运仪式,如祭祀物品的驮载陈列。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第12卷,第1083页。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第1325页。
- 《中国畜牧史·工具卷》,农业出版社,2010年,第77-82页(驮具演变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驮装”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或传统运输中捆扎成垛、用牲畜驮载的货物或行李。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捆扎成垛的货物或行李,通常由骡、马等牲畜背负运输,类似“驮垛”“驮担”。
- 引申用法:在《金瓶梅词话》中,“驮装”被用于描述西门庆连夜整理财物并运输的情节,体现其作为运输载体的功能。
2.来源与文献引用
-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原文提到西门庆“连夜打点驮装停当”,表明其作为运输工具的用途。
- 汉典进一步解释,“驮装”与“驮垛”“驮子”同义,均指供驮运的货物捆扎形式。
3.发音与词性
- 拼音:一般读作duò zhuāng,但需注意“驮”字在表示动作(如“驮运”)时读tuó,作名词时读duò。
- 词性:名词,指代被驮载的货物。
4.现代使用场景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或历史语境中,用于描述传统运输方式。
如需进一步了解“驮垛”等关联词汇的具体差异,可参考《金瓶梅词话》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百足之虫采擿长征称是厨船除红捉绿错谬定叠陊坏烦倦风木叹甘蔗格不相入公储攻泄官情管山吃山﹐管水吃水合宫河目海口狐狸精贱污结胎疾耗救熄就要机中朗襟老巢牢彘廉静寡欲练若犁镵零残遛鸟龙疏慢朦腾南郭綦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慊款清强穷鸟入怀衢逵日晶若兹如意娘塞咎丧谤三桠赡地上爬上溢下漏说公案司理同蔕兔啮壝墙香城小葱拌豆腐胁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