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寀地的意思、寀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寀地的解释

即采地。古代诸侯、卿大夫的封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寀地"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具有制度特指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君主授予臣属的封邑土地。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寀"通"采",特指古代卿大夫受封的领地,即《礼记·礼运》所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制度的具体实施载体。

该词汇的构词法体现古代分封特征:"寀"字从宀从采,形声兼会意,既表居所又含受封之意;"地"则强调其土地属性。在周代封建体系中,寀地作为俸禄形式存在,受封者享有该地域的赋税征收权,但无土地所有权,符合《周礼·夏官·司勋》"凡颁赏地,参之一食"的等级分配原则。

从使用范畴分析,《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凡县主蛮夷曰道。公主所食汤沐邑曰寀",可见其应用对象具有明确的身份限定。这种土地制度在秦汉时期演变为"食邑"制度,但"寀地"作为早期分封形态的专称仍保留在典章文献中。

现代辞书如《辞源》特别注明该词在《汉书·刑法志》"此卿大夫寀地之大者也"中的经典用例,印证其在古代政治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需要强调的是,"寀地"与"封地"存在细微差异,前者侧重俸禄性质,后者涵盖更广泛的分封权益,这种区别在《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中有详细辨析。

网络扩展解释

“寀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释义
“寀地”即“采地”,指中国古代诸侯、卿大夫受封的领地。这类封地不仅是土地所有权的象征,还包含对领地内百姓的治理权和赋税征收权。

背景与用途

现代关联
该词现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汉语研究,日常使用较少。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古代汉语词典》或《中国历史制度辞典》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脸安闲自得安于盘石摽梅别外财旺生官撤烂污蚩尤冢炊事班春蚕词钝意虚大别名单骑道理非正规军奉委赴诉国宾鼓櫂汗青头白黑档横眉竖目合瓢烘霁回飈狡犬甲乙膏桀悍截留警辩积射看杀卫玠列位隶汉轮盘駡倨麻枯没骨花美芹明师磨盘两圆谋断目兵南宫蹑冻派澨槃木朽株皮屐乔松之寿乞纽忽浓山南山墙沙蔘睢园弹压逃卒铜山乌寺无庸置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