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渐靡的意思、渐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渐靡的解释

(1).浸润感化。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道施》:“外物之动性,若神之不守也,积习渐靡,物之微者也。”《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赞》:“此非独王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九》:“渐读如渐渍之渐,靡与摩同。渐靡即渐摩。”参见“ 渐摩 ”。

(2).谓依水的流势。《晋书·刘颂传》:“譬由行舟,虽不横截迅流,然俄向所趣,渐靡而往,终得其济。”《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十年》:“然当渐靡而往,稍向所趋,然后得济也。” 胡三省 注:“济大川者,虽曰横絶大川,乱流而渡,然必因水势渐靡,而行舟向其所趋,以登陆之路,然后汔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渐靡(jiàn mǐ)是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书面语,其核心含义指通过长期、缓慢的渗透或影响使人逐渐顺从、接受或改变。该词由“渐”(逐渐)与“靡”(倒下、顺从)复合而成,强调潜移默化的感化过程。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逐渐浸润影响

    指通过持续、温方式使人思想或行为发生改变,类似“熏陶”“濡染”。如《汉书·董仲舒传》载:“渐民以仁,摩民以谊。”此处“渐”即“渐靡”,意为以仁义道德逐步教化民众。

  2. 缓慢消磨或损耗

    引申指事物在无形中消耗、磨损。如《论衡·率性》中“渐靡使之然也”,描述环境对人性情的缓慢塑造作用。


二、权威典籍用例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

现代语境中,“渐靡”多用于学术或文学领域,形容文化、习俗或思想观念的渐进式传播。例如:

“传统文化通过代际传承渐靡人心,形成民族认同。”

需注意,“靡”在此读mǐ(非“靡费”中的mí),表“顺从”义,与“风靡”“披靡”的用法同源。


参考资料

  1. 《汉书·董仲舒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论衡校释》(王充著,黄晖校释,中华书局)
  3.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渐靡"词条
  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渐""靡"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渐靡”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浸润感化

指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教化,强调自然渗透的过程。例如:

二、依水势而行

指顺应水流趋势,常用于比喻顺势而为。例如:

补充说明

  1. 读音争议:多数资料标注为jiān mí,但部分文献(如诗词)可能读jiàn m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2. 文学用例:宋代朱翌、明代霍与瑕等诗人曾将此词用于自然景象或社会现象的描写。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典籍、学者注疏及诗词用例,完整信息可参考《春秋繁露》《汉书》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览...

罢官稗官词拜擢拨转参将曹郎曾无与二禅衆龀年嗤诋冲盹儿冲古春秋装粗拙雕帐遁北房基粉合麻碎福德盥饰诡逸菇芦股息昒怳济渡机米惊悚鯨鍾沮陷狂气闚观老脸皮廉悍乱离论端緑蕙芼羹劈地被赭贯木趫敏晴美棋童权戚曲突徙薪禳解肉屏善岁身段省敛受进説智撕剥死神肃反挑明铜围土满晚辈握齱先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