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赭贯木的意思、被赭贯木的详细解释
被赭贯木的解释
穿囚衣,戴刑具。古代囚衣赤褐色,称“赭衣”。刑具加在颈上手上足上,称“三木”。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 李紱 、 孙嘉淦 之无过,犹一切被赭贯木以挫辱之。”
词语分解
- 被的解释 被 è 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 盖,遮覆: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 遭遇,遭受:被灾。被难(刵 )。 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被(老板)辞退了
- 贯木的解释 带枷。 清 吴应箕 《和周仲驭十四哀·杨忠烈公涟》:“悲哉 陈竇 身,锻炼销金石;贯木骨已糜,埋草字成碧。”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 李紱 、 孙嘉淦 之无过,犹一切被赭、贯木以挫辱之。
专业解析
"被赭贯木"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用于描述古代罪犯所受的刑罚与耻辱的装束,具体含义如下:
一、字义解析
- 被赭(bèi zhě)
"被"指穿着,"赭"为赤褐色,源于天然矿物赭石(赤铁矿)。此处特指古代囚犯所穿的赤褐色囚衣。《说文解字》释"赭"为"赤土也",其色象征罪罚,《汉书·刑法志》载"赭衣塞路",印证赭衣为罪犯标识。
- 贯木(guàn mù)
"贯"为贯穿、戴枷,"木"指木制刑具(如桎梏、枷锁)。《说文解字》注"贯,钱贝之贯",引申为穿联束缚,《旧唐书·刑法志》记载枷锁为"以木械颈"之刑具。
二、整体释义
该成语直译为"身穿赭衣,颈戴木枷",代指罪犯接受刑罚的状态,蕴含三重文化内涵:
- 刑罚象征:赭衣与木枷是秦汉时期罪犯的法定装束(《汉书·贾山传》:"赭衣半道,群盗满山");
- 身份羞辱:赤褐色为贱色,木枷示众,兼具肉体惩罚与精神贬抑;
- 法律隐喻:常见于史书批判严刑峻法(如《史记·秦始皇本纪》称"赭衣塞路"喻秦法苛酷)。
三、典籍例证
- 《汉书·刑法志》:
"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描述西汉刑罚泛滥之景。
- 《新唐书·柳宗元传》:
"吾戴罪被赭贯木二十余年",柳宗元自述永贞革新失败后贬谪为囚的境遇。
四、文化引申
后世文学中,"被赭贯木"成为冤屈与压迫的意象。如明代张岱《石匮书》以"赭衣木索"喻忠臣蒙冤,凸显其悲剧色彩。
参考文献来源:
-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 《汉书·刑法志》(中华书局二十四史修订本)
- 《新唐书·柳宗元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 张岱《石匮书》(稿本影印,国家图书馆藏)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的整理,成语“被赭贯木”的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 读音:pī zhě guàn mù(部分来源标注为“bèi zhě guàn mù”,但以“pī”为主流读音)。
- 字义:
- 赭:指古代囚衣“赭衣”,颜色为赤褐色;
- 木:指刑具“三木”,即加在颈、手、足上的木制枷锁。
- 整体含义:形容人身穿囚衣、佩戴刑具,代指遭受刑罚或牢狱之灾。
二、出处与示例
- 典故来源:出自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的例句:“虽李绂、孙嘉淦之无过,犹一切被赭贯木以挫辱之。”
- 用法:作宾语或定语,多用于比喻句,强调因冤屈或过错而受罚的场景。例如:“他本无辜,却遭被赭贯木之灾。”
三、补充说明
- 生僻程度:该成语较为罕见,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 情感色彩:中性偏贬义,多用于描述古代刑罚制度或冤案。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使用,并注意其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如需更多例句或近义词,可参考《汉典》等专业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剥除八识田霸心匾篮儿碧湛湛曹刿论战朝府斥鴳到来等叙垫付东垧芳词法无二门风吹日晒風雨操場盖娅公史圭窬横竹红桥洪勋卉歙江鲜教导队寖广菫斟酒舍冀望旷平鲲鲕蓝矾乐平腔凌并留牍篱子碌青矛子眤眤潜畜乾巛怯弦曲里拐弯的取信禳禜上府生发油生一石劒司律肆侮炭坑停兑土桴韦弦僞作宪曹香茧相牟窙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