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盥洗修饰。《新唐书·五行志二》:“ 天寳 十一载, 李林甫 晨起盥饰将朝,取书囊视之,中有物如鼠。”
“盥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àn shì,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盥饰”由“盥”(洗净)和“饰”(装饰)两字组成,字面意为通过盥洗和装饰使外表整洁美观。它既可指日常梳洗打扮的行为,也可引申为注重仪容仪表的修养。
字义分解
古代用法
多用于描述古人的仪容整理过程。例如《新唐书·五行志》记载,李林甫“晨起盥饰将朝”,突显其注重仪表以准备上朝的场景。
现代引申
现多用于形容人打扮得干净利落,强调内外兼修。例如:“他今日盥饰一新,显得格外精神”。
部分资料(如)将其归类为成语,但多数来源仅视其为普通词语,实际使用中需结合语境判断。
盥饰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盥(guàn)和饰(shì)。盥的部首是皿(饣),饰的部首是饣。
盥的笔画数为9,饰的笔画数为15。
盥饰来源于古代的一种仪式。在古代,人们在洗澡或净化身体之前会使用一种特殊容器盛水,然后用手或器具将水洒在身体上。这一仪式被称为盥洗,后来简化为盥饰,表示清洁和装饰身体的行为。
盥饰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濬飾。
在古时候,盥饰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其中,盥的古字形为「䍄」,表示以容器中的水洁净身体;饰的古字形为「飾」,表示用装饰品装饰身体。这两个字形结合形成了现代的盥饰。
一些关于盥饰的例句:
1. 每天早上起床后,我都会进行盥饰,让自己焕然一新。
2. 古人认为盥饰不仅能净化身体,还能清洗心灵。
3. 她喜欢每天洗完澡后进行一番盥饰,将自己装饰得美美的。
盥饰的相关组词包括:盥洗、盥漱、盥沐、盥净等。
与盥饰意义相近的词语有:洁身、清洁、整理等。
没有一个确切的反义词和盥饰完全相对立,但与盥饰意义相反的一些词语包括:肮脏、邋遢、破旧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