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鉴昧的意思、鉴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鉴昧的解释

亦作“鉴昧”。犹假寐。鑑,通“ 监1 ”。《周书·宣帝纪》:“兴言夕惕,无忘鉴昧。”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唐高祖实録》: 武德 二年正月甲子,下詔曰:朕祗膺灵命,抚遂羣生,言念亭育,无忘鉴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鉴昧”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假寐”,即不脱衣冠的短暂休息,同时保持警觉状态()。该词在《周书·宣帝纪》和陆游《老学庵笔记》等古籍中被使用,如“兴言夕惕,无忘鉴昧”表示帝王在勤政之余仍保持谨慎。

  2. 字义分解

    • 鉴:此处通假“监”,意为观察、审视(),而非本义的“镜子”。
    • 昧:原指昏暗、糊涂(如“愚昧”),但在此语境中引申为短暂闭目休息的状态()。

二、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公文或典籍,表示执政者或文人在勤勉公务间隙的小憩,强调“休息中仍保持警觉”的双重含义。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

三、补充说明

需注意该词为通假用法,不可直接拆分字面理解,需结合古籍上下文()。如需查询更多古汉语生僻词,可参考《汉典》等高权威性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鉴昧:源自古时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鉴昧(jiàn mèi)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鉴”和“昧”两个字组成。它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有辨别和鉴赏的能力,指能够明辨事物的好坏、对美感有敏锐感知并能评判的品味。

拆分部首和笔画:

鉴:由左右结构的“⺈”和“”组合而成,共8画。

昧:由上下结构的“⺆”和“日”组合而成,共9画。

来源:

“鉴昧”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梁惠王上》一书中。在古代,“鉴昧”多用来形容用眼睛辨别事物的优劣,后来逐渐扩展到辨别美丑、善恶等各种价值判断上。

繁体:

繁体字中,“鉴”字的形状保持不变,而“昧”字的上部结构由“⺆”变成了“冖”,底部结构由“日”变成了“月”,写作“鑑昧”。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发展中,“鉴昧”两个字的构造与现在略有不同。如《说文解字》中的记载,鉴当时写作“览”,昧写作“冥”。经过演变和整理,才形成了现代的“鉴”和“昧”。

例句:

1. 他的文艺品味很高,对绘画、音乐和文学都有独特的鉴昧能力。

2. 她的时尚鉴昧使她成为了这个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组词:

鉴赏、鉴定、鉴戒、鉴识、鉴别、鉴往知来

近义词:

鉴别、辨别、分辨、识别、鉴定

反义词:

愚昧、迷糊、无知、蒙昧、不辨、不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