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救水的意思、救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救水的解释

古代迷信,遇水灾时,必击鼓祈祷,激发阳气以救治,称“救水”。《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 范宁 注:“救水以鼓众者,谓击鼓聚众也,皆所以发阳也。” 明 杨慎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救日,古礼也;救水,非古礼也。救日何以为古礼?日之食人力不可救也,故鼓以充阳也。水之灾,人力可救也,鼓庸愈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救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应对水患、治理洪水直接相关。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进行详细解释,并附权威参考来源:


一、字义分解与基本释义

  1. “救”

    • 本义为“阻止、援助”,《说文解字》释为“止也”,引申为消除灾害、帮助解脱困境。
    •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水”

    • 指洪水、水灾,如《孟子·滕文公下》载:“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救水”合义:指通过人力干预治理洪水、减轻水灾危害的行为,即抗洪救灾。


二、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1. 古代治水实践

    • 《管子·度地》记载:“救水者,夏三月之时,山川水出,发民以救水。” 指官府组织民众在汛期修筑堤防、疏浚河道。
    • 来源:《管子校注》(中华书局)。
  2. 宋代防洪制度

    • 《宋史·河渠志》载:“汴河暴涨,诏发丁夫救水。” 体现官方主导的应急抢险机制。
    • 来源:《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现代汉语中的延伸含义

在当代语境中,“救水”可扩展为:


四、权威工具书收录情况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未单列“救水”词条,但“救”字条目下收录“救荒”“救火”等复合词,其构词法与“救水”一致,均属“动词+灾害对象”结构。


结论:“救水”是汉语中描述治理水灾、减轻洪涝危害的专有词汇,贯穿中国古代水利史与现代防灾体系,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实意义。


: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清嘉庆刻本。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 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

: 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

: 《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

网络扩展解释

“救水”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1. 古代迷信仪式
    指遇水灾时通过击鼓祈祷来激发阳气,以求消除灾祸。这一做法源自《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的记载:“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范宁注解说,击鼓是为了聚集民众,激发阳气()。明代杨慎也提到“救水”并非古礼,认为水灾可通过人力应对,击鼓并无实际作用()。

  2. 现代引申为成语(存在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解救危急局势,阻止灾难发生”,例如“救水”象征在危险中及时行动()。但此用法缺乏古代文献支撑,可能是对原意的引申扩展。

辨析建议
在阅读古籍或研究历史民俗时,应采用第一种解释;若在现代语境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为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步干爱悯敖戏白豆白柘殡棺参扣倡家陈道城陵山沉闷雌雷猝倒粹孰大猾淡妆轻抹垛堞多尔衮方质方中枫宸丰牺缄封箭干白焦炙饥僝解房襟江带湖浸微浸消尽心继任鞠迳孔阳乐哈哈廉级临难不慑漫漫猫鱼眯睎配尼西林期房秋火弃养鋭兵入市少需守边素蛇摊位韬伏天英调节税童子鸡颓氓拖家带口土眼玮制无计量相事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