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迳的意思、剪迳的详细解释
剪迳的解释
见“ 剪径 ”。
词语分解
- 剪的解释 剪 ǎ 一种铰东西的用具:剪刀。 像剪子的东西:火剪。夹剪。剪床。 用剪子铰:剪断。剪开。剪影。剪报。剪纸。剪裁。 除掉:剪除。剪灭。 笔画数:; 部首:刀; 笔顺编号:
- 迳的解释 迳 (逕) ì 同“径”①②。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剪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更常见的规范写法是“剪径”。其详细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拦路抢劫的行为。特指在古代山林、偏僻小路上埋伏,强行夺取过往行人财物或性命的强盗行径。该词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专指非法、暴力的劫掠活动。
二、词源与构成解析
- 剪: 本义为用剪刀断开,引申为“截断”、“拦截”之意。在此语境下,指强行阻断道路。
- 迳/径: 指小路、山间小道。“剪径”即指在狭窄、人迹罕至的小路上实施抢劫。
- 异体字: “迳”是“径”的异体字,故“剪迳”等同于“剪径”。现代规范词典通常以“剪径”为正体。
三、引申义与用法
- 本义: 最直接的含义就是在道路上实施抢劫。
- 比喻义: 有时可用于比喻以不正当手段强行夺取他人利益的行为,但此用法相对较少。
- 语境特征: 该词具有浓厚的古代色彩和文学色彩,常出现在描写绿林好汉、江湖恩怨或历史事件的小说、戏曲、评书等文学作品中,用以刻画强盗形象或描述劫掠事件。
四、权威文献与用例佐证
- 《汉语大词典》: 对“剪径”有明确释义:“拦路抢劫。” 这是最权威的汉语工具书之一,其解释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 古典文学名著: “剪径”一词在明清小说中频繁出现,是描述绿林强盗行为的常用词。
- 例如,在《水浒传》 第四十三回中,李逵返乡途中遭遇冒充自己的强盗,原文写道:“李逵见了,大喝一声:‘你这厮是甚么鸟人?敢在这里剪径!’”(此处指代《水浒传》原著文本,作为经典文学作品佐证词汇的用法和语境)。
- 《现代汉语词典》: 作为现代汉语的规范词典,也收录了“剪径”词条,释义为:“拦路抢劫(多见于早期白话)。” 这明确了其作为历史词汇的性质和核心含义。
“剪迳”(即“剪径”)是一个源自古代、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在偏僻小路上拦截行人进行抢劫的强盗行为。该词带有贬义,主要用于历史叙述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日常口语中已极少使用,但在理解古典文献和文学时仍是重要词汇。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专业辞书,其典型用法可见于《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
“剪迳”是汉语中的一个词语,其核心含义与“剪径”相同,属于后者的异体写法,主要用于指代拦路抢劫的行为。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拦路抢劫:指盗匪在偏僻道路上拦截行人或车辆,抢夺财物。该词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描述“剪迳贼人”的场景。
2.词源与结构
- 字形结构:“剪”为上下结构,“迳”(同“径”)为左下包围结构,合起来字面意为“在路径上剪断”,引申为阻断道路实施抢劫。
- 异体字关系:古籍中“剪迳”与“剪径”通用,“迳”是“径”的异体字,二者读音和含义完全一致(jiǎn jìng)。
3.使用场景
- 文学语境:多用于古典小说或历史记载,例如:“走小路,多大虫,又有乘势夺包裹的剪迳贼人。”(《水浒传》引用)。
- 现代用法:当代已较少使用,通常以“剪径”或更通俗的“拦路抢劫”替代。
4.易混淆概念
需注意与“剪绳解绳”(比喻解除困境)区分。后者是另一成语,因字形相近可能造成误解,但实际含义与“剪迳”无关。
5.参考来源
- 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汉典网,但需结合古典文献用例验证具体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二关河八柱陛戟成城断金程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赐蠲得请斗桶斗叶顿摔耳余风猋扶携负责贯匈贵热海浦红头鸿音狡妒狡巧焦神净洁金汉进趣积袭举国上下句龙剧贼枯条酹祝敛辔连衣緑葵墙屋青地亲疏劝进表取容繞萦孺慕儒域丧主三甥杀省审期沈姿拾带重还思如涌泉松椟羰基唐丧塌陷图缋万马齐瘖下马作威陷身囹圄虾腰羲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