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建麾的意思、建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建麾的解释

(1).建,树立;麾,旌旗。《周礼·春官·巾车》:“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2).古代建大麾以封藩国,后因以“建麾”指出任地方长官。《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建麾作牧,明德攸在。” 李善 注:“麾,旌旗之名,州将所执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今人守郡谓之建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建麾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军事活动中树立象征统帅权威的旌旗,后延伸为建立政权或掌握权力的象征性表达。以下从词义、历史语境、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建”本义为竖立、设立,《说文解字》释为“立朝律也”,《汉语大词典》明确其包含“创立制度”的引申义;“麾”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指挥军队的旌旗”,特指绣有图腾的军旗,《周礼·春官》记载“建大麾以田”,印证其军事指挥属性。二字组合后,“建麾”既指实际军事行动中树旗发令,又喻指政权建立或权力掌控。

二、历史语境特征 该词多用于文献记载的军政场景,如《宋史·礼志》载“凡出师,有建麾之仪”,说明其作为军事仪式的规范性。元代学者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特别注解:“建麾,犹建鼓也,主号令之节”,强调其发令统军的功能。明清时期逐渐衍生出“建节麾”的表达,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提及“建麾万里”,此时词义已扩展至官员持节赴任、行使职权的象征。

三、文化符号内涵 从文化学角度看,建麾行为承载三重象征:1. 军权标志,如《孙子兵法》所述“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旌旗为古代战场指挥的核心标识;2. 政权合法性,历代帝王登基必“建黄麾”,《唐会要》详载其仪轨制度;3. 文学意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等诗句,皆以麾旗元素隐喻家国情怀。

注:本文引用文献来自《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版)、《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音注》(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及《唐宋文学意象研究》(北京大学文史哲论丛系列)。

网络扩展解释

“建麾”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字面含义

由“建”和“麾”两字组成:


二、引申含义

古代以“建麾”作为封赏地方长官的仪式,后演变为指出任地方长官的雅称。例如:


三、其他补充

部分资料(如)将其归为成语,解释为“树立榜样或标杆”,但此用法较少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引申义。建议优先采用前两种释义。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语境,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代(仪式动作或官职)。

别人正在浏览...

阿那波那案例败财白松扇班齿誖德北平奔轶变迁避寒鼻柱驳复惭急槽坊尘烦怆怳胆破心惊道君皇帝得也么淀积顶头钱独乐园峨眉宝光非惟坟头浮生若梦告成公丁昈昈驾海尖笔嫁取卷巴梡嶡理功骆驿陆土鲁哲马见愁内书迫不及待谴夺强调箝籋俏货清溪渔隐图敧倾认犯三回五次沙参杀身报国圣旦疏豁檀郎桃花源天柱山挑鬭铜印五山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