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意思、北平的详细解释
北平的解释
[Beiping] 北京旧称
详细解释
北京市 旧称。详“ 北京市 ”。
词语分解
- 北的解释 北 ě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
- 平的解释 平 í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妌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辈。 安定、安静:平安。平服。 治理,镇压:平
专业解析
北平是北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旧称,主要通行于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其释义及历史沿革如下:
一、词典释义
-
地理指代
专指今北京市在1928年至1949年期间的正式名称。民国政府迁都南京后,改北京为北平特别市,确立为华北行政中心 。
-
历史渊源
名称可追溯至明代:1368年朱元璋改元大都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后明成祖朱棣迁都时更名为“北京”。清代沿用“北京”,至民国复称“北平” 。
二、文化内涵
三、行政变迁
- 关键时间节点
-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首都令》,北京更名为北平。
-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复称“北京”并确立为首都 。
权威来源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平"词条释义,商务印书馆,2016年。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北平"沿革考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 《北京通史·民国卷》:北平文化地位研究,北京出版社,2011年。
网络扩展解释
“北平”是北京在历史上的旧称之一,其沿革和含义可结合史料分阶段解析:
一、名称起源与明代沿革
- 首次作为城市名称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元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这是“北平”首次成为北京的名称。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改称“北京”,与南京并称“两京”,形成“两京十三司”的行政格局。
二、民国时期的名称变动
- 特别市建制
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北平特别市”,行政地位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
- 日伪时期短暂更名
1937年日军侵占后,伪政权改“北平”为“北京”,但此名称未获国民政府承认,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原名。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定名
- 最终更名“北京”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并正式更名为“北京”,沿用至今。
四、补充说明
- 历史渊源:北平作为地名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右北平郡”,但作为城市名称始于明朝。
- 文化意义:该名称承载了元、明、民国等多个时期的历史记忆,常见于文献及抗战题材作品中,如老舍的《四世同堂》等。
总结来看,“北平”是北京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称谓,其变迁反映了政权更迭与城市功能的转变。如今该名称主要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等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百品千条八家豹産襃衣编辑布颿无恙布行彩翰称贤使能储存蜍兔雕盘绮食顶号底下人东垧对火多婚放悖放迹幡戟焚香膜拜拐老龟壳黑红化学元素浑抡吞枣狐死首丘讲盟极势究心控愬口多旷宗馈奠兰讯辣语雷篆媺恶讷涩辟萃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青奴器刃日窟三公剩肯噬攫说说而已说戏淑着坦率誊发苕颖铁齿杷媮嫷突秃五材雾萃相复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