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绛驺的意思、绛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绛驺的解释

(1).红色蜻蜓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蜻蛉,一曰蜻蝏……小而赤者曰赤卒,一名絳騶,一名赤衣使者,好集水上,亦名赤弁丈人。”

(2).穿红色戎装的导从骑士。《通典·职官六》:“ 宋 颜延之 为御史中丞, 何尚之 与书曰:‘絳騶清路,白简深劾。取之 仲容 ,或有亏耶。’” 唐 皎然 《南湖春泛》诗:“鏗鏘佩苍玉,躞蹀驱絳騶。”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前队儼成行,满路絳騶声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绛驺(jiàng zōu)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构成 “绛”指深红色,源于《说文解字》中“绛,大赤也”的定义,特指古代高等级官员使用的服饰或仪仗颜色。“驺”在《周礼·夏官》中记载为“掌驭贰车”的官职,后泛指贵族车驾随从人员。二字组合后,专指帝王或高官仪仗队伍中身着绛色服饰的导从骑士。

二、历史沿革 该词最早见于《晋书·舆服志》,记载“绛驺”为天子大驾卤簿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鸣锣开道、整肃仪仗。至唐宋时期,据《唐六典·卫尉寺》记载,绛驺编制纳入宫廷禁军体系,其服饰规格与职级直接对应官员品秩。

三、文化象征 作为礼制符号,“绛驺”在《三礼图》等典籍中被赋予三重象征:1. 绛色代表尊贵与威仪;2. 骑从建制彰显等级秩序;3. 仪仗功能体现国家礼法。明代《大明会典》更明确规定绛驺在朝会、祭祀等重大典礼中的站位次序与动作规范。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版)等权威辞书,及《周礼》《晋书》等典籍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绛驺”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红色蜻蜓的别名

指一种体型较小、颜色偏红的蜻蜓品种,常见于水域环境。该释义最早见于晋代崔豹《古今注·鱼虫》的记载:“小而赤者曰赤卒,一名絳騶,一名赤衣使者。”

二、穿红色戎装的导从骑士

特指古代仪仗队中身着红色军服的护卫或前导骑兵,具有鲜明的礼仪功能。例如《通典·职官六》提到“絳騶清路,白简深劾”,描述了这类骑士在肃清道路时的场景。


补充说明

  1. 词源特征:“绛”指深红色,“驺”原指养马人或侍从,组合后形成兼具颜色与职能的复合词。
  2. 文学应用:该词在诗词中常作为意象出现,如唐代诗作“香路延绛驺”,通过色彩与动态描写增强画面感。

需注意的是,提到的“宋代称犯人刺字”之说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建议以《古今注》《通典》等典籍记载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白雪皑皑宝炬碧胫柄朝槽头长辔孱昏成平沉重少言车器冲剧出科爨桂炊玉带行倒行逆施得对登楼断缣寸纸费力不讨好風味斧资耿介华燿会儿鹘囵讲肆坚完见重搅给咭咧呱啦净水渴脗蜡液乐极则忧廉度蠡谷龙擡头麦饭石旄羽秘书丞牛录盘郢陪宴漰灂辟纑囚桎缺衽取譬散工散隶善最神域诗印陶奬同心方胜王旌香脂枵腹从公遐士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