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缺衽的意思、缺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缺衽的解释

亦作“ 缺袵 ”。谓衣成有意缺襟,示有缺陷,以启迪为人应谦逊自持,不当自满。《韩诗外传》卷三:“衣成则必缺袵,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措,示不成者,天道然也。” 宋 晏殊 《谢昇王记室表》:“衣存缺衽,式赞于谦冲。”参见“ 缺隅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缺衽(quē rè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古代服饰用语,其核心含义指“衣襟的缺失或破损”,多用于描述古代丧服形制或礼仪服饰的特定状态。从构词法分析,“缺”表示缺失、不完整,“衽”特指衣襟或衣领的交叠部分,合称后既指物理形态的破损,又暗含礼仪制度的象征意义。

据《周礼·春官·司服》记载,古代丧服制度中“斩衰”等级的服饰需刻意制造“缺衽”状态,即“斩布为衰,不缉其边,袂二尺二寸,衽二尺五寸”,通过衣襟的缺损表达哀恸之情。这种服饰特征在《仪礼·丧服》中进一步阐释为“衽当心,长与裳齐”,强调缺衽的位置需对应心脏部位,象征“哀发自心”的礼制思想。

现代汉语研究中,《汉语大词典》将“缺衽”定义为“衣襟左掩”的特殊形制,多见于先秦文献,如《礼记·丧大记》所述“寝苫枕块,哭昼夜无时,歠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寝不脱绖带,既葬,主人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妇人疏食水饮,不食菜果,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冠绳缨,菅屦,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其中丧服缺衽是“至痛”的外在表现。

网络扩展解释

“缺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服饰文化及道德教化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制作衣物时故意缺失衣襟的细节设计。这种刻意为之的“不完整”并非工艺缺陷,而是通过象征手法传递哲理,提醒人们保持谦逊态度,避免自满。

  2. 文献来源与象征意义

    • 源自《韩诗外传》卷三:“衣成则必缺袵,宫成则必缺隅……示不成者,天道然也。” 此处将缺衽与建筑中的“缺隅”(故意不建完整的墙角)类比,表达“事物需留余地以合天道”的哲学观念。
    • 宋代晏殊《谢昇王记室表》中“衣存缺衽,式赞于谦冲”,则直接以缺衽比喻谦逊美德,用于赞颂他人品格。
  3. 文化内涵
    该词反映了中国古代“满招损,谦受益”的价值观。通过服饰的具象符号,将抽象的道德规范融入日常生活,属于传统礼教中“以物喻德”的典型实践。

补充说明:“缺衽”也作“缺袵”,二者为异形词,均指向同一文化行为。其关联概念“缺隅”(建筑留缺)、“加措”(屋梁加饰)等,共同构成古代“守缺”哲学体系,强调适度留白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览...

鞴蔽悲嘅悲慽被诏宾帱冰期不露神色不宜采工嘈嘈切切锸工猖洋愁蹙蹙川贝除贫窜死丢针儿渡客蜂狂改往修来刚镞干哭赶路官不威牙爪威贯鱼之序顾恨海檝酣纵呵冻黄发鲐背换借画鱼蚧搔卷帻空峒况趣流黜流化立字鲁夯妙绝鸣动平贷侵降亲眼确士山鲊生动活泼实报实销説来説去松涛填堵铁稳停办退伏吐铁完给无妄之忧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