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讲舍;讲堂。 晋 陶潜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诗:“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六千罗汉,竞结香缘;五百仙人,分开讲肆。” 元 柳贯 《五月十一日瘗夭后独坐斋中感叹成诗》:“八龄入讲肆,玩愒不一二。”
(2).讲论肄习。肆,通“ 肄 ”。 汉 应瑒 《驰射赋》:“于是阳春嘉日,讲肆餘暇,将逍遥于郊野,聊娱游于骋射。”《晋书·范汪传》:“ 汪 屏居 吴郡 ,从容讲肆,不言枉直。”
“讲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中多指讲学、教学的场所或活动。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释:
讲习学问的场所
“讲肆”本义指古代学者传授知识、研讨学术的地方,类似书院或学舍。如《后汉书·儒林传》载:“学者自远而至,讲肆日盛”,描述学者聚集讲学的盛况。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1卷,第44页)。
学术研讨活动
引申为讲学、论辩的行为。如《晋书·范宣传》称其“常以讲肆为业”,指范宣以讲学为职业。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532页)。
汉代至魏晋:多指官学或私塾的教学场所。
例:《后汉书·翟酺传》载:“光武初兴,愍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其中“讲堂”即“讲肆”的同类概念。
来源:《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中华书局,1998年,第72页)。
唐宋以后:词义扩展至佛道讲经场所。如唐代寺院设“讲肆”宣讲佛经(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来源:《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第1237页)。
“讲肆”承载古代教育文化,体现三个核心价值:
来源:《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2卷,第189页)。
《世说新语·文学》载:“支道林在白马寺中,与冯怀共谈,因及《逍遥游》,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此处的“谈”即讲肆活动缩影。
来源:《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2007年,第220页)。
“讲肆”一词中的“肆”需结合古汉语用法理解。“肆”有以下相关含义:
学习场所
在古汉语中,“肆”通“肄”,指学习、练习的场所。如《后汉书》中“讲肆”即指讲学授业的学堂或书院,类似现代的教学机构。
店铺与陈列
“肆”本义为陈列,后引申为市集店铺(如“酒肆”)。但“讲肆”中的“肆”不取此义。
综合释义
“讲肆”可理解为讲学与学习的场所,常见于古籍中,如“设教讲肆”(设立教学场所)。这一用法强调学术传授的环境,而非现代“放肆”等贬义。
“讲肆”是古汉语词汇,指代古代教育机构或讲习场所,需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摆设板仗绷场面勃然参舆长庑掣缴传胤翠軿村讴灯草锭子风暖日丽风云丐首宫鬓拐棒子耗斁横灾飞祸花础欢燕狡辩焦螟交手仗解甲休士饥沴几头酒口栈宽网嫏嬛洛阳社冒销梅汁甿隶谋谟帷幄木兰诗强本弱枝千古名荣润三海上列舌辩升格深睡矢志四郊肃靖腾奋腾蛟起凤忝幸挑揄鬀发工蹄闲三寻亡归危如朝露仙峰寺湘纍小蓝呢轿子谢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