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的意思、椿皮的详细解释
椿皮的解释
香椿的树皮。中医用以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椿樗》:“椿皮色赤而香,樗皮色白而臭……凡血分受病不足者,宜用椿皮;气分受病有鬱者,宜用樗皮,此心得之微也。”
词语分解
- 椿的解释 椿 ū 〔香椿〕落叶乔木,嫩枝叶有香味,可食。简称“椿”,如“椿芽”,“椿龄”(祝人长寿之辞),“椿庭”(古称父亲),“椿萱”(父母的代称)。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皮的解释 皮 í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 表面:地皮。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不老实,淘气:顽皮。 指橡胶:胶
网络扩展解释
椿皮是传统中药材之一,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来源与植物学特征
椿皮为苦木科植物臭椿(学名:Ailanthus altissima)的干燥根皮或干皮。臭椿为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树皮灰白色或灰黑色,耐旱、耐寒,但对水湿敏感,长期积水易导致烂根。其适应性强,常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抗性。
二、性味归经与功效
- 性味:苦、涩,寒。
- 归经:归大肠、胃、肝经。
-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临床常用于治疗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便血崩漏等症。
三、临床应用
- 妇科疾病:如赤白带下(炎症性白带异常)。
- 消化系统疾病:针对湿热泻痢、久泻久痢,可单用或配伍其他药物。
- 出血症状:便血、崩漏(子宫出血)等。
- 外用:煎水熏洗可改善痔疮、湿疹、皮肤瘙痒等。
四、历史记载与现代研究
- 古籍记载:最早见于《雷公炮炙论》,历代医书如《食疗本草》《妇人良方》均记录其治痢疾、杀虫等功效。
- 现代研究:含苦木苦味素、三萜类等成分,具有抗结核菌、抗病毒、抗癌等活性,尤其在抗癌方面研究较多。
五、注意事项
- 与香椿的区别:椿皮来源于臭椿,而香椿属楝科,两者科属、成分不同,不可混用。
- 用法用量:内服6-9克,需遵医嘱;外用时需注意浓度避免刺激。
以上内容综合了植物学、药理学及临床应用,如需进一步了解炮制方法或具体药方,可参考《中国药典》或相关权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椿皮(chūn pí)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是椿树的皮。它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皮(pí),共有11个笔画。椿皮源于古代汉字,其繁体字写作槆皮。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写法是通假字,用来记录过去的音韵。椿皮在古代用字可以写作"椿皮"、"川疋"或"全枇"等,但现代通用的写法是"椿皮"。
以下是一个例句:我在山林中捡了些椿皮,准备用来制作染料。
椿皮的组词可以是椿木(chūn mù),意为椿树的木材。椿皮的近义词有椿树皮、木皮等。而椿皮的反义词则没有明确对应的汉字词语。
希望这些直接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