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律法的意思、律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律法的解释

(1).法律。《新唐书·百官志一》:“刑部郎中、员外郎,掌律法。”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某公子》:“伊父为官,当知律法,敢强夺民间女子耶?” 茅盾 《耶稣之死》六:“ 摩西 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

(2).律吕的法则。《通典·乐三》:“ 伏牺氏 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乐舞声歌·律法》

(3).指格律。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即此推之,七言律法,思过半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字字在声音律法之中,言言无资格拘挛之苦。”

(4).规律。 郭沫若 《惠施的性格与思想》:“当时学者墨非儒,儒非墨,道又非儒、墨……然而终不能跳出大自然的律法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律法”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法律规范

律法最常指代国家或社会制定的法律体系,用于约束行为、维护秩序。例如《新唐书》提到刑部官员“掌律法”,清代文献中也有“当知律法”的表述,均强调其作为法令条文的属性。古代如“不孝罪”即属律法严惩范畴,体现其强制性和规范性。

2.音律法则

在音乐领域,律法指律吕的法则,即音律的制定标准。如《通典》记载伏羲氏通过《易经》确立音律基础,宋代《事物纪原》进一步探讨其历史渊源。

3.文学格律

指诗词、戏曲中的格式与韵律规则。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分析七言律诗的格律,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也强调戏曲创作需符合音律法则。

4.广义规律

偶尔引申为自然或社会的普遍规律,如“字字在声音律法之中”描述文字与音韵的契合性。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如《新唐书》《通典》),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律法的意思

律法指的是法律规范和法规。它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定,社会成员需要遵守和遵循。

拆分部首和笔画

律法的部首是彳(走),笔画数为十划。

来源

律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在古代社会中,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制定的法律规定。

繁体

律法的繁体字为「律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律」字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而「法」字的古代写法为「灋」。

例句

1. 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严格遵守律法。

2. 总统是一个应该守法律法的榜样。

组词

律法制度、律法体系、律法条文、律法意识、律法教育

近义词

法律、法规、规章、条例、自治

反义词

违法、违规、违禁、不合法的

别人正在浏览...

拜庆避面尹邢蟾背船台储隶怵心荡秋千刁钻促掏迭进顿锻番来复去番异抚辖鬼蛾汉绪护耳剪书奸盐诘戎治兵挤讹头接物即墨牛惊喜交集卷角牸框架朗拔灵犀柳暗花遮龙笺毛虾门客面孔暮鼓牌记剖白奇标青虹青旆穷丁七损八益遒华七香宝辇锐敏三摩钵提三十六行缮写神牧诗功受益手状疏惰堂颜贪索颓魄洼池望潮乌豆梧宫瞎路嫌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