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种酷刑。细细切割人体。俗称“剐刑”。《说唐》第六二回:“﹝ 高祖 ﹞龙颜大怒,即传旨将 马伯良 碎割凌迟,一门皆斩。”亦作“ 碎剐凌迟 ”。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三:“自然,碎剐凌迟,我们也不怕,就是让那些大老爷高兴,却值不得!”
“碎割凌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极刑,具体解释如下:
指将人的身体逐步切割成碎片,使其在极度痛苦中缓慢死亡的酷刑,俗称“剐刑”或“千刀万剐”。该词现多用于比喻极端残忍的行为。
该刑罚于1905年被清政府正式废除,是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死刑之一。其名称中的“凌迟”原意为“缓慢逼近死亡”,强调过程的痛苦与漫长。
《碎割凌迟》是一个描述极其残忍的刑罚的词语。它指的是将人的身体进行割碎或分割,并且慢慢地剥夺其生命的过程。这种刑罚常常被用于镇压叛乱或对抗统治的人。
《碎割凌迟》的三个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石、刂、心,并且都有简体的复杂结构。其中,石部表示与石头相关,刂部表示与刀有关,心部则表示与心灵或感情相关。三个字的笔画数分别为5画、2画和4画。
《碎割凌迟》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刑罚制度。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繁体字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笔画结构有些差异。在古时候写《碎割凌迟》这个词时,可能会采用更加传统的书写方式。
1. 皇帝下令对叛乱分子实施了碎割凌迟的刑罚。
2. 他被判处碎割凌迟,引起了许多人的强烈愤慨。
组词:碎裂、割伤、凌虐
近义词:慢割、酷刑、断割
反义词:赦免、宽恕、仁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