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兰亭的意思、兰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兰亭的解释

(1).亭名。在 浙江省 绍兴市 西南之 兰渚山 上。 东晋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谢安 等同游于此, 羲之 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唐 李约 《萧子云飞白萧字赞序》:“比获《兰亭》之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块,不闕於世,在世为无用之物,苟适余意,於余则有用已多。” 宋 陆游 《太平时》词:“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仪 《<兰亭集>刻》:“《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南宋 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鈐缝玉池上,后归 贾平章 。” ********* 《寄映霞》诗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传,苦无椽笔写《兰亭》。”

(3).见“ 兰亭春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兰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意涵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实体与历史建筑 "兰亭"最初指代浙江绍兴西南部的一处古代亭台,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此种植兰花而得名。《汉语大词典》记载:"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现存遗址包含鹅池、曲水流觞等遗迹,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文学经典载体 特指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撰写的《兰亭集序》,该书法作品被誉爲"天下第一行书"。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当时42位文人在兰亭举行修禊雅集,"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王羲之即兴创作的324字序文,成为后世文学与书法双重典范(来源:《二十四史·晋书》卷八十)。

三、文化意象符号 在汉语语境中衍生出三重象征意义:

  1. 雅集文化的代称,如清代《御定佩文斋书画谱》所述"兰亭之会,千古风雅"
  2. 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明代董其昌评"右军兰亭,如庄子逍遥游"
  3. 时空永恒的哲学隐喻,取自《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生命感悟

当代语境中,"兰亭"延伸为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性符号,绍兴市政府设立的"兰亭书法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学术研究可参考《兰亭学文献辑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网络扩展解释

“兰亭”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解析:

  1.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兰亭是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兰渚山的一处古迹。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2名士在此举行修禊雅集,通过“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由王羲之撰写《兰亭集序》记录盛况,奠定了其文化地位。

  2. 书法艺术代表作 该词亦特指王羲之亲书的《兰亭集序》墨迹(即《兰亭帖》),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李约曾赞其“未若野人之块”,宋代陆游更在词中提及临摹此帖的雅趣。

  3. 文化符号与衍生含义 在文学语境中,“兰亭”逐渐演变为文人雅集、书法艺术的象征,如诗词中常借指高雅的聚会。另有“兰亭春”这一衍生词(或为酒名),但具体含义需结合更多史料考证。

建议对书法史感兴趣者可查阅《兰亭集序》摹本及相关研究文献,深入体会其艺术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班駮本福辩义兵卒博古家抄数打流擣蓍吊问顶类定窑渡口筏工風霾溉汲羹梅诟龟呼天归去来子国灵顾勋惛垫驾凌假仁假意静定进取绝门窭薮酷偿困索凉气寥窲芦苻戮社盲心梅録美秀内娶内敍牛头千夫所指青龙旗穷屈求皇启验生滚圣胎申严侍视税期搜章摘句邃密宿所宿云桃弓荆矢天波通牵屠耆腲脮详定细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