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号的意思、假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号的解释

古时称起事者自立的名号。亦用以称起事者。《汉书·游侠传·原涉》:“郡县诸假号起兵,攻杀二千石长吏以应 汉 。”《东观汉记·邓禹传》:“今 山东 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羣聚。”《后汉书·光武帝纪》:“ 严尤 説 王邑 曰:‘ 昆阳 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 宛 ,亟进大兵,彼必奔走; 宛 败, 昆阳 自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假号”是汉语中具有多重语义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一、历史义项 在古代文献中,“假号”指非正统的帝王称号,常见于政权更迭时期。如《后汉书·耿弇传》载“僭假神器,改更符箓”,此处“假号”指僭越者擅自使用的帝王尊号,具有贬义色彩。该用法源于“假”通“借”的古义,《说文解字》释“假”为“非真也”,强调非官方授权的称号。

二、现代语义

  1. 虚假身份标识:指伪造的账号、号码等数字化标识,如社交媒体假号、电话假号。《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非真实注册或非法获取的虚拟身份凭证”。
  2. 临时性代称:在特定场景中作为临时替代名称,例如企业测试账号标注“假号仅供内部使用”,此语境下不含贬义。

三、词源解析 “假”在《广韵》中属见母祃韵,本义为“借”,后引申出“非正式、临时”之意;“号”在甲骨文中象形为呼喊之态,《尔雅》训为“呼也”,引申为名称、标识。二字组合后形成“借取称号”的核心语义,随时代发展衍生出多重含义。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假号”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假号”指古代起事者(如起义军或地方势力)自立的名号,也直接代指这些起事者本身。该词常见于《汉书》《后汉书》等史书,例如:

二、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秦汉至东汉时期的政治动荡事件,强调非官方认可的割据势力。例如《东观汉记》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指关中地区自立名号的群体。

三、现代可能的误解

需注意,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假号”解释为“假冒的号码或身份”,这属于引申或误读,并非该词原始含义。在古籍中,“假”取“借用、自立”之意,而非“虚假”。

四、相关文献

权威释义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史书,或《汉典》《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阿蒙懊怀版部雹突宝婺薜萝衣冰麝避宅长绳系日产后热祠祀导诱嶝道电光二帝三王贰话访举芳声附识缟衣白冠宫帏固志黑云压城城欲摧宏材皇丘荒夷滑台华衍呼瓝家令椒殿焦腐郊园金翅可望不可及溘至空黄诳乱髺墾历本领干薪灵渊迈秀蛮子谬为媲迹签帙挈瓶清灰冷灶商同少安勿躁誓不罢休受籙司候龆齓停晷无师自通香色乡哲小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