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候的意思、司候的详细解释
司候的解释
掌管时令。《后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七十餘年,然后仪式备立,司候有準。” 南朝 梁 简文帝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仓庚应律, 女夷 司候。”
词语分解
- 司的解释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
- 候的解释 候 ò 等待:等候。候车室。候选人。守候。候补。候场。候审。候诊。 看望,问好:伺候。问候。 时节:时候。气候。候鸟。候虫。 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火候儿。症候。 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
网络扩展解释
“司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掌管时令,主要用于描述对季节、气候或历法的观测与管理。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词义:指负责观测、记录或调整时令节气,确保历法准确性的职责。这一概念在农业社会中尤为重要,与天文、历法制度密切相关。
2. 文献例证
- 《后汉书·律历志中》记载:“及用《四分》……七十餘年,然后仪式备立,司候有準。” 此处的“司候”指通过历法(四分历)规范时令。
- 南朝梁简文帝《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提到:“仓庚应律,女夷司候。” 这里“女夷”(神话人物)被赋予司候职能,象征对自然节律的掌控。
3. 其他争议或误用
- 部分低权威性网页(如)提及“司候”是形容李斯能力的成语,但此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撑,可能是对“司事”“候时”等词语的混淆,需谨慎采信。
4. 相关词汇
- 近义词:司历、掌时、观象授时
- 反义词:失时、违候(指违背时令规律)
“司候”属古代专业术语,多用于天文历法或官方文书,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后汉书》《南朝文献》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司候
司候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特定的含义。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个词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司候的拆分部首是“又”,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司候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复杂,它是两个古代汉字的合并,分别是“司”和“候”。
繁体
在繁体字中,司候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司候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仍然保持一致。
例句
1. 那位官员每天负责司候天气的变化。
2. 他被任命为司候人员,负责监测天气状况。
组词
司候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司候台、司候员、司候所等。
近义词
与司候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监察、观察、查看等。
反义词
与司候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不管、不顾、漠视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