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假道的意思、假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假道的解释

[via;by way of] 经由;取道

详细解释

(1).借路。《左传·僖公二年》:“ 晋 荀息 请以 屈 产之乘,与 垂棘 之璧,假道于 虞 以伐 虢 。” 杜预 注:“自 晋 适 虢 ,途出於 虞 ,故借道。”《南齐书·张欣泰传》:“及虏引退,而洲上餘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 慧景 欲断路攻之。”《新五代史·杂传·赵匡凝》:“ 李克用 遣人以书币假道于 匡凝 ,以聘于 杨行密 。”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二幕:“ 秦国 这次派遣使臣到 韩国 来的意思,一面是来报聘,一面是想假道。”

(2).犹言借助。《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义,以游逍遥之虚,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 朱光潜 《诗论》第六章:“诗是直接打动情感的,不应假道于理智。”

(3).宽容诱导。《荀子·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假道”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借路、经由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指通过他人的领土或路径达到目的,常用于历史或军事场景。例如《左传》中记载的“假道伐虢”典故: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灭虢后回师途中又灭了虞国(、)。这种策略后来被概括为“三十六计”之一,强调借道为名、实图兼并()。

二、引申含义:借助、通过某种方法

在哲学或文学语境中,“假道”可表示借助某种理念或途径。例如《庄子·天运》提到“假道于仁,托宿于义”,指通过仁义之道实现逍遥境界(、)。现代用法中也可指间接借助工具或方法,如朱光潜《诗论》中“不应假道于理智”即强调情感表达的直接性()。

三、特殊用法:宽容诱导

较少见,出自《荀子·王制》:“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指以宽容态度引导他人(、)。

四、现代语境与翻译

在当代汉语中,“假道”多保留“借路”本义,英语可译为“by way of”或“via”()。例如“假道香港前往欧洲”即取道香港中转。

注意:部分非权威来源提到“通过不正当手段达成目的”,但此解释未见于经典文献或权威词典,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理解,需谨慎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假道

假道(jiǎ dào)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假”和“道”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假”字由“亻”(人字旁)和“叚”(去掉一横)组成,部首为亻,总笔画为9。而“道”字由“辶”(辶字旁)和“首”组成,部首为辶,总笔画为12。

来源和繁体

“假道”这个词来源于《庄子·秋水》:“人生七十如此者何傅之有!假道而归者天钧也。”它的繁体字为「假道」。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文字记载,古时候的“假道”写作“䠲道”,没有现代的“亻”和“辶”部分,而是以全字形的「䠲」代替了现代的「假」。

例句

1. 他不愿意走假道,而选择了一条自己开拓的新道路。

2. 有人会以假道仙的名义行骗。

组词

假冒、假货、假装、假如、假日。

近义词

冒充、伪装、佯装、仿冒。

反义词

真实、真相、真实、正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